接发球时的初始站位看法

2025-11-03 14:25:37

接发球技术,在乒乓球竞技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接发球的好坏,不仅可以决定竞技者在一个回合中是否能抢占优势地位,甚至还可以直接决定一个竞技回合的得失。所以,我们必须要处理好接发球,而要想处理好接发球,除了要判断出发球者所发球的旋转、速度、线路、落点等以及在此基础上所采取的接发球的技术手段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接发球时的初始站位以及在接发球过程中的步伐移动。

从现有的教材与教练员的说法来看,接发球时的初始站位有一个基本原则,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反比例”原则,也就是说,如果是以正手击打为主的,初始站位就应该偏向于反手位,如果是正反手比较均衡的,初始站位就应该偏向于中间位,这是接发球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在观看乒乓球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世界超一流水平的运动员却没有或者说没有完全遵循这个原则,其接发球时的初始站位与这个“反比例”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

就拿马龙举例吧,马龙尽管是属于以正手为主的球员,但其正反手相对比较均衡,而且特别强调正反手的衔接,如果根据马龙的技术特点以及接发球时的“反比例”站位原则,马龙在接发球时的初始站位似乎应该是稍偏向于反手站位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马龙在接发球时的初始站位并没有或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个原则,而是彻彻底底地站在了球台的外边,不仅身体重心位于球台的外边,连脚都几乎位于了球台的边线以外。这样的站位,表面上看是有缺陷的,最明显地就是接正手位的球,需要移动的距离更远,移动所需的时间也较长。但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马龙在接发球的过程中却不存在这个问题。那么,马龙是如何解决表面上看起来有着较大的、明显的缺陷的呢?

原来,马龙在接发球时进行了预动,也就是说,对方在将球抛起来还未击球时,马龙就已经向球台的中间移动了,这样也就完全弥补了表面上看起来存在的缺陷。

我们不禁要问,马龙为什么在接发球时要采取这样的站位方式呢?这样的站位与传统的“反比例”站位相比,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当然是有的,其主要的表现体现在下列几项:

1.接反手位的出台球,可以直接采取正手进攻而不需要侧身;

2.接反手位的台内球,既可以用正手也可以用反手,变化更多;

3.接正手位的球,人已经启动,启动后移动更快,所需时间更短。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世界超一流的选手,在接发球时的初始站位也是不同的,完全遵循“反比例”原则站位的有张继科、周雨等;未遵循此原则的有马琳、马龙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68
  • 阅读量:185
  • 阅读量:35
  • 阅读量:157
  • 阅读量:116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