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衡怎么写
1、第一笔“撇”,第二笔“撇”,第三笔“竖”,第四笔“撇”,第五笔“横撇”,第六笔“竖”,第七笔“横折”,第八笔“横”,第九笔“竖”,第十笔“横”,第十一笔“横”,第十二笔“撇”,第十三笔“点”,第十四笔“横”,第十五笔“横”,第十六笔“竖钩”。
1、形声兼会意字。金文至楷书字形皆由角、大、行构成。金文字形,中上部为“角”;“角”为兽角的象形,于此特指牛角;中下部为“大”,指人。古时候,人们为了防止牛以尖角顶人伤人,便在牛角上绑一较大的横木。
2、因是绑在牛角上的大横木,所以“衡”字以“角”字和“大”字作形符。外部为“行”,作声符,表示音读。有人认为,古代的“行”字指道路,又引申指“行走”的意思。
3、人在行走时,身体必须保持平直,不能东倒西歪,这样才不至于摔倒。而绑在牛角上的横木,也必须捆绑得平实才能起到防范作用,所以“衡”字用“行”字作声符并会意,又有平、对等之意。
4、隶书及楷书字形中,“角”字下部作“田”,乃省变之故,构字之意并无不同。《说文》另收录古文“𡙏”。其上部为“角”之变形。“𡙏”以示牛角触人,当是“衡”的初文。
1、“彳”窄,“亍”略窄,中部构件略宽;顶部左、中齐平,“亍”低;中部底部高;“彳”略低,“亍”低。
2、“彳”,第二撇与竖相接于横中线。
3、中部构件居竖中线部位,“”,在竖中线部位;“田”,框内竖笔在竖中线,末笔横在横中线下侧;“大”,撇笔起笔于竖中线,点收笔略高,为亅(竖钩)留位。
4、“亍”,横笔、亅(竖钩)相接于横中线上侧。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