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2025-05-24 06:31:39

1、分段2、段表3、分段的地址转换4、分段、分页管理的对比

分段

1、进程的地址空间:按照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有一个段名(在低级语言中,程序员使用段名来编程),每段从0开始编址。内存分配规则:以段为单位进行分配,每个段在内存中占据咒邃狁廖连续空间,但各段之间可以不相邻。由于是按逻辑功能模块划分的,用户编程更方便,程序的可读性更高。

2、分段系统的逻辑地址结构由段号(段名)和段内地址(段内偏移量)所组成。段号的位数决定了每个进程最多可以分为几个段,段内地址位数决定了每个段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3、写程序时使用的段名会被编译程序翻译成对应的段号。

段表

1、程序分多个段,各段离散的装入内存,为了保证程序能正常运行就必须能从物理内存中找到各个逻辑段的存放位置。为此,需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段映射表,简称“段表”。

2、每个段对应一个段表项,其中记录了该段在内存中的起始位置(又称“基址”)和段的长度。各个段表项的长度是相同的。

地址变换

1、劐聂赞陶根据逻辑地址得到段号、段内地址。2、判断段号是否越界。若段号大于等于段表长度(保存在PCB中的段表寄存器由段表始址和段表长度组成),则产生越界中断,否则继续执行。3、查询段表,曜廨枳簸找到对应的段表项,段表项的存放地址=段表开始地址+段号*段表项长度。4、检查段内地址是否超过段长。若段内偏移地址大于等于段长,则产生越界中断,否则继续执行。5、物理地址 = 段基址 + 段内偏移地址。

分段、分页管理的对比

1、页是信息的物惯栲狠疲理单位。分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离散分配,提高内存利用率。分页仅仅是系统管理上的需要,完全是系统行为,对用户是不可见的。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分段的主要目的是更好的咫圄虍咻满足用户需求。一个段通常包含着一组属于一个逻辑模块的信息。分段对用户是可见的,用户编程时需要显示的给出段名。

2、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决定。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编写的程序。

3、分页的用户进程地址空间是一维的,程序员只需给出一个记忆符即可表示一个地址。分段的用户进程地址空间是二维的,程序员在标识一个地址是,既要给出段名,也要给出段内地址。

4、分段比分页更容易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保护。不能被修改的代码称为纯代码或可重入代码(不属于临界资源),这样的代码是可以共享的。可修改的代码是不能共享的。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