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杨式太极拳中的掌形
太极拳众多流派中,杨式太极拳因其的柔,所著称,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点,所以才能自成一家,吸引不同的太极拳爱好者,軎烩蔡怒今天小编就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杨式太极拳如何用掌的问题,一起看看吧。
杨式太极拳的掌与几乎所有非太极拳武术的掌都是不同的。几乎所有非太极拳武术的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都是不出现的,比如非太极拳武术最常见的侧立掌,四指并拢挺直、拇指屈曲紧贴隐藏于掌内,攻击人是用小指一边的掌侧。
杨式太极拳掌形要求:
从上述这些说明中可以知道练太极拳时手指总的规矩应该是“五指略舒”,就是五指既要舒展,不能呈握铅球那样的“弯曲”,又不能呈直线那样的“硬直”。这样五条手指之间就必然会是有缝隙而指与指之间又不是完全张开的。这就是所谓的“开中求合”、“四指似离未离”与“手指非并亦非直”。正因为手指是这样“略舒”的,手掌心是不会与五个手指端在同一个平面(或者立面)上的,就是说整个手掌是略微呈凹形的。
也这就是所谓的“掌心也是空的”、“掌意含虚”与“手掌微成凹形”,这也是所谓的“开中求合”。五指中的拇指与其它四指应该怎样呢?从李雅轩先生所说的“虎口”不应该“撑得太圆”,反映“虎口”是应该有一点弧形的。或者说拇指应该有点往四指方向微微弯曲的;如果拇食两指呈圆形了或者是角度太大了,那就是“虎口太开”了。那么,这样的手掌形态与日常生活里将自己的手平放在桌面上手的形态往往就是相同的。
实际上,练太极拳四指分开的程度、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各名家的表现是不一的。尤其是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有的名家拇指与食指的间距约可容纳一条拇指这样的大小;有的名家要大些,有的名家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甚至大到大约有70至80度,而且拇指背翘。有的老前辈就批评这样的名家没有得到这一方面的真传,说这样的拇指与食指大张是错误的。那么,拇指与食指这样的张开角度是属于“虎口太开”了吗?“虎口太开”了又有什么不好呢?对此,许多人不是怎么在意。
我对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原来也是不在意的,顺随着习惯,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大约在40度左右、拇指也是背翘的。但是,我现在练拳很注意尽量使得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小到间距小于一条拇指,尽量不使得拇指背翘。我认为这样既符合放松的要领,也符合太极拳的武术需要;我并且认为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达到40度以上的应该是属于“虎口太开”了;而拇指背翘直接的反映就是拇指没有放松。
虎口太开的弊处:
我二十岁开始曾经做了近二十年的外线工,在电杆上用三脚板登高,两条板在电杆上上下相距一公尺多,要用一只手将自己从下面一条板拎到上面一条板使得一段一段往上爬,手指的握力十分重要,其它很多外线工作手指的握力也十分重要。因此,我五指关节都要比一般人略大些。如我这样的拇指也会受伤,除了特别的人以外,应该是一般的人“虎口太开”去推人都是有可能会受伤的了。
因此,我认为拇指与食指40度左右的张开角度就已经是属于“虎口太开”了、而拇指背翘是错误的。因为由实践可以检验证明拇指微呈弧形可以有效地避免拇指各关节着力从而保护拇指,拇指背翘当横向受力时,拇指各关节尤其容易受伤,而且拇指背翘其各关节肯定是没有放松的。由此看来,许多武术的掌将拇指藏起来肯定是有保护拇指的道理在内的。
我在第一次“吃萝卜干”得出了上述这样的结论后,心想以后用手发人拇指与食指一定不要太张开。然而在此后的推手骤然发人中,这种意识根本来不及发生作用,于是这样的受伤也就仍然重复发生,往往是旧伤未愈,新伤又添。因为受过伤的手尽管感到没有疼痛了却是属于并没有完全痊愈之前还特别容易再次受伤,以致我的两只手都反复受过几次伤。
这样,我渐渐意识到推手发人时拇指与食指不要太张开了是不能用意识来控制的,是必须由不经过意识支配的潜意识来控制的。而要达到由潜意识来控制,就必须在日常的练拳中去培养、建立这样的潜意识。于是,我在练拳中才重视起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小一些,并且尽量不使得拇指背翘。
杨式太极拳掌的朝向:
太极拳的掌除了上述以外,还有一个往前的朝向问题。不少前辈认为太极拳的掌不论是揽雀尾、如封似闭的双手按,还是搂膝拗步、单鞭的单手按,手掌都是斜对前方的。然而,据说规范的做法是手掌面正对前方。我认为这种所谓规范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所有太极拳出掌其手臂都是围抱状弧形的,这是具有太极拳独特重要武术作用的。
而要围抱状弧形的手臂做到手掌面正对前方这是十分别扭、违反自然放松的。推手等实际应用中用手推人也不是瞬间一下子全手掌与对方相接触,而是小指一边的掌面先与对方人体相接触,然后才是全掌。这其中应该也是具有保护拇指作用的。而这样的出掌,不仅掌形必定是微凹的,而且出掌在未完全接触到对方之前,手掌必然都是斜对前方的。
所以,太极拳对于手掌的要求除了朝向,可以概括为“五指略舒微曲、指间略离、掌心微凹”,拇指与食指也是属于“略离”的。这样的掌形也正是“气注乎掌心劳宫穴而后达乎指尖”的需要。现在又有人认为太极拳的掌应该是“五指自然伸直,不微曲”。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够完整与恰当。因为上述的“开中求合、曲中求直”、“五指略舒,不可挺直,掌意含虚”、“手掌微成凹形”都反映了整个手背是有浅弧形或者说是微曲形的。
而掌心微凹也必然手指是有浅弧形的。浅弧形的手指与掌背按照一般的文字概念是不能称为“自然伸直”的,而是属于“微曲”。而“自然伸直”加上“不微曲”,又没有“手掌微凹”的说明是容易使人误会为手掌与手指在一个平面的。而如果手掌与手指在一个平面的掌形与杨澄甫先生等太极拳家的上述说法明显就是相背的了。所以,太极拳的掌形直白的说法还是以“五指略舒微曲、指间略离、掌心微凹”为妥,而太极拳锻炼是应该重视这样掌形的。
结语:看完了杨式太极拳的掌形,大家是否都有所感悟呢,太极拳对于掌法都有要求,大家要留意掌形,这样才能更好的打好太极拳,希望每一个练习杨式太极拳的朋友,都能打好杨式太极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