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番茄工作法高效,为什么你却一直用不好
1、吃番茄之路,并不顺利 番茄工作法是时间管理领域的高效方法,是职场工作、读书写作、居家旅行必备良品,其原理人人皆知:专注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依此循环即可。不过在第四个番茄钟结束的时候,记得休息20分钟。 有非常多的时间管理书籍在讲解这种方法,非常多的时间管理达人在应用这种方法。当我们能够熟练运用的时候,甚至能够做到将原本需要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在6-8个番茄钟内就搞定了。

3、可能因为这两个“小虫子” 直到近几天,当我按下一个番茄钟,准备读文献、整理资料,中途却又走神了。想起近几天读到的《刻意练习》、《精进》等书籍,我突然才想明白,两个原因导致了我明明知道番茄工作法,却做的不好,或者坚持不下去。

5、第二,无法感知时间的流逝 时间管理大师柳比歇夫,完全不依靠手表就能精确知道做某件事用了多少时间,如爵奏笆棚与某位记者在花园散步花了1小时14分钟,这完全依赖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好像体内自带终表,但这更是常年刻意练习的结果。 而作为时间管理领域的小白,我们还没有与时间成为朋友,在不依赖终表的情况下,更是无法知道具体时间、某事用了多少时间。如果中途停下来看一看表、看一看电脑或手机上的时间,其实去看的时候就已经走神了。 此时一般有两种心态,要么是“为什么这个番茄钟还没结束,我都忙了这么久了”,要么是“这个番茄钟还剩下多少时间,快结束了吧”,后面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无法长时间的专注+无法感知时间的流逝,造成了我虽然一直在用番茄钟,但对工作、读书、写作、看文献等的效率,没有带来明显的改善。找到“自己的番茄”

7、 第一,降低番茄钟的专注时间 番茄钟原本的时间搭配是25+5,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了20+5,18+5,15+3这几种模式,最后发现15+3非常适合我(我竟然发现,我现在的专注时间只有15分钟,多么痛的领悟)。 这种调整方式有三方面考虑,一是每当我的专注力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正好番茄钟时间也到了,休息3分钟后继续开始。二是,将目标细化成无数个15分钟,就好比无数个小目标,每次完成一点点,看似没有完成什么,但几个或十几个番茄钟下来,就能完成很多。三是,25分钟相对较长,无法保证没人打扰,但15分钟相对较短,一般不会有人打扰。短平快的模式可能反而更有效。 我也希望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刻意练习,将自己的专注时间提升到20分钟,25分钟,甚至更长,真正实现高效、专注的工作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