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调养小儿“夏季热”
中医调养小儿“夏季热”
“夏季热”的最大“敌人”是冻品
天热的时候,吃雪糕、冰淇淋,喝冰汽水,尝冰西瓜都是极其畅快的事情,而对于那些本就喜食甜味的幼儿来说,更是一种无法抵御的诱惑。不过,幼儿的脾胃娇弱,冷刺激容易破坏肠胃的正常消化功能,伤害脾胃,从而诱发发烧、气喘等症状,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就会最终导致“夏季热”的发病。
对此,虞坚尔教授建议家长在帮小儿祛暑时,不妨选用一些新鲜的瓜果,但一定要适时地拒绝孩子吃冰瓜果及冰品的要求,即使孩子以哭闹相逼,也不能答应这些“不健康”要求,以避免引发“夏季热”。
中医从“暑温”分三型论治
虞坚尔教授特别强调,发现小儿“夏季热”时,应首先去医院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性疾病。一旦确诊为“夏季热”,除了要按医生的处方规律用药以外,主要是加强护理,并预防和治疗其相关并发症。
目前,中医临床上多将小儿“夏季热”归属中医“暑温”范畴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根据患儿体质、年龄的差异,中医在临床上又进一步对“夏季热”进行二次细分,划分为三种类型进行治疗:暑伤肺胃型、脾阳不振型、下虚上盛型。
除了积极配伍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外,虞坚尔教授建议家长还要尽可能使患儿居室阴凉通风,睡前给患儿作温水浴,以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易于散热,从而预防夜间体温过高。对于持续发热、口渴的患儿,要及时补充液体,多喝一些淡盐凉开水。
“这种‘温水浴’的方法其实是在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虞坚尔教授解释说,温水浴能使小儿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加速散热,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一般来说,每次温水浴的水温控制在34℃~36℃左右,每次洗20分钟,每天2~3次。如小儿体温很高,也可改用温水酒精擦浴,用两份温水掺一份90%的酒精,也可用白酒一份,水温以30℃~35℃为宜。擦浴的顺序是先擦四肢,从近端至远端,从内侧向外侧各擦一遍,并反复擦洗腋下、腹股沟和颈部大血管处。切记胸部不宜进行酒精擦洗。”
预防以增强免疫、运健脾胃为主
“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小儿‘夏季热’的特效药物,因而防预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虞坚尔教授表示,首先,夏季里一定要注意居室的通风、凉爽,保持空气清新;让小儿穿柔软、宽大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坚持给孩子洗温水浴;即便是天气越来越热,也不能让孩子过度吹空调;其次饮食宜清淡,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果蔬等,适当补充含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和微量元素锌的食物;适量吃解毒消暑、止渴利尿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露、西瓜汁、荷叶汤等。
对于那些体质本身就较弱或先天禀赋不足的患儿,专家建议可用太子参、淮山和陈皮这三味中药煲汤喝,或煮水喝,从而起到增强儿童免疫力、健运脾胃的作用。
有的家长等到患儿秋凉自愈后,以为病好了,便不再辨证施治,或滥用清热药物以期“巩固疗效”,结果反而使病情又反复或加重。以上这些情况值得家长注意。
作者:赵非一
来源:《食品与生活》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