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土地潜力
1、何为土地潜力,包括哪些内容 通过对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而挖掘出的土地潜力。其潜力包括: ①面积潜力。由于改造原有的土地利用及其建设紊乱重新合理配置。一般比原有效利用面积增加5%~10%。 ②生态潜力。由于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使产量、产品质量(特别是绿色产品)及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均有所提高。 ③管理效益。因田块规则、道路、水系配套,使农田管理效益提高。

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一是加大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力度。城市土地市场的发育对于城市社会经翊鲟墁尼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不同区域城市社会经济要素的构成结构、集中程度与人们对于该区域土地价值的认同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土地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可以使得这种认同得以充分表现,并据此推进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土地的市场化程度要不断提高,促进城市土地潜力的拓展。要加大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快建立统一、完善、公开、公平、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作用。 二是健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根据城市规划通过预征土地,确保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和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征收、收购、置换、收回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在完成居民的安置、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土地整理工作后,将土地储备起来。通过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供应,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序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防止土地收益流失,规范市场秩序。 三是创新土地储备融资方式。广开筹资渠道,除通过向银行贷款外,还可考虑以下途径:争取财政拨款,争取企业解困资金,发行城市土地债券,预出让筹资开发,采取特许方式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筹资,盘活和优化现有基础设施入股,采用BOT方式筹资,上市融资等。建立城市土地基金,城市土地出让资金也从基金中支取。土地基金可以由市财政管理,也可以成立独立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基金的运作。

5、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一是完善土地节约集健懔惋菹约利用考评制度。随着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研究的深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使土地利用潜力的确定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以及较强的可比性。政府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制度,逐步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修订和完善土地使用标准,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考核标准。每年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达不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的,相应扣减或不予安排下年度用地指标,直至停止用地审批。 二是从严审批管理。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供地审批审查时,坚持以项目定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量。根据工业分类界定项目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系数、办公生活配套用地比例,促进节约集约合理用地。鼓励新上项目建二层以上厂房,同时鼓励工业项目在不增加用地规模的情况下,提高容积率,增加投资强度。新上的项目要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土地、废弃地和荒地。要加快老企业的嫁接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原有企业用地达不到集约利用标准的,不允许申请新增企业用地。对总投资不足500万元或者投资强度达不到控制标准的初创企业项目用地,逐步采取租赁标准厂房的形式获得生产经营场所,扶持企业发展。 三是建立健全用地批后跟踪检查制度。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后,国土资源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批准用地情况跟踪检查,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依法依规按时开工建设。对开发建设期限到期尚未进行建设的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向项目单位发出限期开发建设通知书,责成限期建设。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将建设用地批后检查纳入日常执法监察范围,把投资强度、建设用地容积率、厂前区比例、建筑系数等作为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