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蜂蜜真假好坏四步曲(2017年5月最新版)
1、序言在往下写四步曲之前,小编有必要先交代一下蜂蜜造假的发展史,由于小编资历尚浅,今年三十有五,因此只能说自己有记忆以来的三十年见闻和体会,莫见笑。三十年前的,国内工业还不够发达,本人所知道的最早的蜂蜜造假手法是:白天让蜜蜂采花蜜,晚上再给蜜蜂喂大量的白糖水;当小蜜蜂吃饱以后它就会将多余的白糖水不停地往蜂巢里搬、开夜班酿“蜜”。这个是本人所知的最原始的掺假手法。记得当时的蜂蜜价格还不到10元一斤;不过相对于现代造假技术来说,这个还算是有些许良心的了,毕竟还有少部分真蜜,也算是由蜜蜂所造,相信此法至今仍有大量蜂农在使用!因此,别以为路边堆着一箱二箱蜜蜂向你兜售“蜂蜜”的你就以为是纯正的蜂蜜,很可能当时附近方圆十里连花都没几朵,何来的真蜜呢?尤其是在北方,花期短,在少花甚至无花的季节,所以,你懂的。接下来工业开始有所发展,开始有大量蜂蜜厂冒起,开始四处下村去收蜜回来加工贴标转售,当然也有部分蜂蜜厂自建了蜂场养蜂产蜜。在利益的驱使下,为提高产量,大部分蜂农都会用以上方法增产,并且一两天可能就摇一次蜜,这就是俗称的未成熟蜜/水蜜(并不是未经加热之意!而是因为小蜜蜂的酿造时间不够,缺乏各种酶类以及氨基酸等物质,而恰恰这些正是生鲜蜂蜜的价值所在。真正的成熟蜜,即便在花期也得一星期左右才能酿造完成达到完全成熟封盖),所以,蜂蜜厂收到的蜂蜜质量可想而知。然后将这些水蜜经过高温浓缩加工再贴标出售。另外有部分蜂蜜厂则是将低等蜂蜜勾兑进质量较好的蜜里边,以次充好,达到增收的目的。这些较原始的手法,毕竟还有蜜的存在。接下来的十年,就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造假手法越来越多,而不再局限于用低等蜜冒充高等蜜,开始有部分人直接就用白糖水掺进去,甚至完全不需要蜜蜂也有“蜜糖”(旧时蜂蜜的称谓)出售了,完完全全的白糖水!但由于实在太假,容易被辨认,市场空间不大;然后就开始用麦芽糖来冒充/掺假。到了最近的十多年里,生物技术飞速突破,新式糖类——果糖(果葡糖浆)的制作门槛越来越低,通过将果糖和葡萄糖按照一定比例勾兑,即可摇身一变成为符合国标的“蜂蜜”。(由于小编制作剪辑的视频在“某讯视频”上,好像这里无法引用?非常详尽的描述了现代蜂蜜造假的过程,百度“cCTv《蜂蜜造假黑幕》”)至于其与真正蜂蜜的区别,请看检测报告截图——相比真正蜂蜜的营养成份,主要是少了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当然还有氨基酸、活性酶等蜂蜜成份未列出),而即便这样,也足矣瞒过检测部门,可以直接打上“蜂蜜”二字来出售;直至今天,仅未有蜂蜜的新国标出来!只要指标符合了,不问你的“蜂蜜”是不是蜜蜂所产,只要吃不死人,即可贴上QS标志放行。请看百度词条“果糖”:果葡糖浆通常经酶法生产的含果糖42%的果葡糖浆,也称为高果糖浆。经过进一步分离出葡萄糖,得果糖质量分数90%的果糖浆。质量分数90 % 的果糖浆再和适量质量分数42 % 果糖产品混合,可得到果糖质量分数55 % 的糖浆。工业称上述3 种高果糖浆分别为F – 42(HFC-S42),F – 90(HFC-S90) 和F – 55(HFC-S55)。这三种产品都是液体,其中HFC-S42含果糖42 %,葡萄糖52-55 % ,低聚糖6-8 %,固形物含量71%。HFC-S55含果糖55 %,葡萄糖40 % ,低聚糖4 %,固行物含量77%。HFC-S90含果糖90 %,葡萄糖8 % ,低聚糖1 %,固行物含量80%。蜂蜜造假黑幕中揭示的蜂蜜加工厂用的大多数是HFC-S55,含果糖55 %,葡萄糖40 % ,是不是和蜂蜜的主要构成极为相似?再适当调调色,加点香精,调调波美度什么的,连质监部门都检测不出来,这就是蜂蜜!至于另有少数不法分子通过明矾+白糖水+酱油调出来的,甚至用硫酸来酸解白糖而来的,那个是质监部门的主要打击对象,难成气候,冰山一角,不值一提。有没有人问过自己“为什么现在的蜂蜜依然是十到三十块一斤”这个问题呢?是不是蜜蜂场越来越多了?花越来越多了?再看看三十年前的“大哥大”,一部就得一万多,而目前流行的手机也就几千元,这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然而,蜂蜜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么?那还何来的“纯天然”??再对比一下猪牛肉等前后三十年的价格变化以及大众的消费水平,你就可以明白目前市面上的“蜂蜜”有多少是真的了。大*兔奶糖都已经30块一斤了,可想而知那些标谤“纯天然”的蜂蜜却依旧是二三十一斤是怎么一回事。记得某个砖家曾经说过,“蜂蜜就是糖浆,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此时此刻,该信了吧?因为“蜂蜜”一词在经历三十年的变迁之后,已经完全与“糖浆”划上了等号!甚至,连砖家可能都未曾见识过真正的纯正蜂蜜,你让他怎么去检测?什么蜜蜂啊、花蜜啊,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靠边站了,在大众市场面前,已无多少立足之地。“假作真时真亦假”用来形容目前的“蜂蜜”一词可谓最贴切不过了,也因此,小编才用“小蜜”一词来以示区分。以下一句为小编瞎说的,别当真,因为并无实质证据: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蜂蜜”,估计有90%以上是假的,有9%是不纯的,只有1%是你亲戚家的。说得好像有点远了,下面回归正题。==========================1.闻:打开盖子,如果你闻到的是刺鼻的气味,用力一吸甚至有可能被呛到的话,那绝对是假的;如果闻到的是浓郁的糖香味(例如麦牙糖)、香精味或者是其它你说不出来的味道,那也是假的;如果根本什么味也闻不出来,即便是真,不要也罢。真正的生鲜蜂蜜,会让你一闻就闻到淡淡的花香味,夹杂着一点蜂腊的气味(什么是蜂腊的气味,大部分人不闻过不清楚,也不方便用文字描述,在此略过),关键是不管你怎么用力去闻,都不会让你有呛鼻的感觉,越闻你会越想闻,那就基本对头了,得相信自己的嗅觉。-----至于小编前两周在某宝旗舰店买来测试的那几瓶是什么味,就不在此说了,可以自己买来试试,反正也不贵,均在20-30这个区间。不怕你不识货,就怕你不去货比货。不过,如果你拿张97版的假币和05版的假币来比,没有任何意义。得想办法弄张真币来对一对。


4、4.查:用你的智慧,刨根究底!要想获得真正的上乘好蜜,还得看她的产地、用料以及制造者!为何?这个是由蜂蜜的天然特性决定的。既然是天收墩芬蓥然,就要对得起“天然”这两个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出来的自然物质就是不同的!“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引自《晏子春秋·杂下之十》生态环境条件即物种形成的地理、气候、水质、土壤、生物链是物种成型的前提和关键,万物都是环境的产物,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物种自然会存在差异。再来重新看一下百度词条关于蜂蜜的定义: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从这句话当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首先就是蜜蜂,现在国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正是中华小蜜蜂;另一种是引进的意大利蜂,不清楚二者区别没关系,待小编收集整理好再单独总结一下,有空可再找来看看,暂且你先把此二者当作一个是本地大豆一个是转基因大豆来看待好了。蜂蜜的智造者正是蜜蜂——动物界的建筑师之一,而不是所谓的蜂蜜加工厂!至于是中蜂产的好还是意蜂产的好呢,另篇再说。其次是开花植物,不但有些花没有蜜,而且各地所产的植物物种因气候条件的不同有极大差异!北京产出了荔枝蜜龙眼蜜,广东产出了洋槐蜜油菜蜜,你信么?除了气候条件不同,自然环境也有很大差别,像北京河北这些常年受雾霾笼罩的地区,更别说什么工业污染了,能产出好蜜么?前几天又沙尘污染“爆表”了。这个就是为何要看她的产地的原因之一。产蜂蜜的用料,得是良好环境中的鲜花,而不是由玉米甚至过期大米经工业制造而来的果葡糖浆,更不是明矾+酱油+白砂糖。-----------------网上还有好多鉴别方法,化学反应的办法一般人嫌麻烦操作不来;用烧红的铁丝插进去然后看表面是否留有焦炭的话,小编没酒精灯,也没试过,不过依小编看来,此法应该是古人用来辨别是否搓入蔗糖(古时候人造果糖还未发明)的方法;但现在的蜂蜜造假技术已经更新了好几代,主要不是掺假,而是直接用生物技术,用的高科技啊!用人造果糖+葡萄糖勾兑而来了,此法还是否行之有效,会否已经过时了?有待考证;如果不是看表面是否有焦炭残留,而是闻花香味,那何必多此一举,不用烧直接闻不就行了?不过还是那句话“不怕你不识货,就怕你货比货”,搞几件来试过对比过后,你就会发现前面所说的一二条最靠谱——闻和品!食物嘛,最终还是得相信自己的感官享受。当你尝试过一两次真货以后,你很快就能记住那种真正属于蜂蜜特有的味道,下次你就不会那么容易上当了——一直都是吃着假蜂蜜长大的小朋友则可以略过此文,当没看过好了。反正市面上的都差不太多,挑便宜的吃就好。价格排除法相信可以帮大家排除很大一部分——重复一下:高价货未必一定就是真就是好,但太便宜的肯定没好货,自己去衡量一下目前国内的消费水平去到哪个程度就会明白。没进过市场的可以参考一下:(小编前两天进菜市场得来的价格·广州)黄牛肉 ¥38/500g猪排骨 ¥24/500g大*兔奶糖 ¥30/500g(这个是小编前几天逛某宝的时候抄的,看销量还蛮大的啊)
5、以上几项,总结下来就是:闻其香,品其味,去伪存真;观其纯,查其源,泾浊渭清。----------------纯手动打造,根据前人的经验再结合自身三十年的亲身体会用心推理总结而来,绝非单纯的粘贴复制品。当中若有不当言论请告知小编修正,一个人的经验体会毕竟有限,得集思广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