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岛技术
浮岛主要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可为多种野生生物提供生境的漂浮结构,由植被基(人工浮岛平台)、植物和固定系统组成。通过扎在水中的根系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有机污染物起到促进降解的作用;植物根系、浮床和基质在吸附悬浮物的同时,为微生物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兼可美化水域景观。人工浮岛技术是一种具有净化污染、修复生境、恢复生态、改善景观等多种功能的新型生态环境技术。
水生植物在生态浮岛上的应用
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1.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2.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
3.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
4.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
5.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60
阅读量:69
阅读量:46
阅读量:71
阅读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