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少山红杏专业合作社简介
1.地域范围
少山红杏产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少山社区。少山社区位于石门山西麓,西邻王沙路及法海寺名胜古皴蹭珩靡迹,南邻太和山旅游景区(距青岛市区20公里)。平均海拔100m,少山河道流域广阔,地理环境自然风光优美,是岛城以少山红杏为主产的水果之乡。在岛城享有盛名。果树种植总面积3000余亩,年总产量500万公斤。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种植区域土壤以沙粘土为主,pH值在7.0-8.0之间,地形呈东北高而西南低之势,从东北向西南形成低山丘陵、倾斜平原二大地貌。
(2)水文情况:区域内较大的河流有5条,来源于石门山西麓多条山谷。水质属优质天然山泉水为主。成分以偏硅酸、锶等20多种天然矿物质组成。充足的水资源为少山红杏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3)气候情况:区域内属四季分明暖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无霜期230天。年降水量610mm,年日照2760小时,相对湿度72%,雨量适中,日照充沛,适合红杏的生长。
(4)人文历史情况:少山社区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果品闻名。这里气候宜人,土质肥沃,泉水优质,所种植的水果品质超凡,特别是“少山红杏”,其种植年代久远和人文历史悠久而为人所传颂。
据记载,明代山东即墨望族黄氏家族于1522年在石门山西麓建书院一处(下书院),并在书院前后栽种杏树,经数年精心培育,结出的红杏品质出众,号称“黄氏红杏”。官拜兵部尚书的黄嘉善省亲返京之时,携带红杏一篓献于万历皇帝。万历帝观其形、察其色、品其味,龙颜大悦,遂赐此杏为“关爷脸杏”,现为“少山红杏”。“少山红杏”由此名扬天下。1980年,“少山红杏”被评为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8年7月,“少山红杏”又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名优果品。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少山红”。
少山红杏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于19世纪20年代起开始大面积种植,至今已发展到3000余亩,并对品种进行优化,经过连续多年的试验示范,引进国内外名优品种10余种,新栽植优质红杏500亩,由青岛少山红杏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形成集中产业示范基地。充分满足本地区市场需求。
3.生产管理过程
少山红杏生产过程执行《无公害食品》标准。施肥品种:有机肥。如:鸡粪、猪粪、牛粪、豆饼等。整个生产过程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采用人工捕捉和诱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不使用任何有毒化学药品,属纯真的无公害产品。
4.产品品质特征
“少山红杏”以果大(平均单果80-100克)、肉软、香甜口感好、绯红、离核、形美享誉四方。“少山红杏”以优良的品质、独特的口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国内知名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