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型肥胖怎么减肥
1、 疏通督脉调理气滞。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男性前列腺等),体表出于曲骨穴,向下走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单29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印堂(也归入经外奇穴,减少一穴,则28穴)。 调理气滞,疏通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14穴。 治疗气滞每天推拿上述14穴,每次推拿15分钟。也可点按大椎、身柱、至阳、命门、腰阳关。 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迟滞,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总体疏通脊椎部位督脉,“离穴不离经”,督脉是一条直线,想离开穴位推偏都不容易。
2、 疏通任脉调理血瘀。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任脉有"阴脉之海"之称,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 任脉24穴:会阴穴、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一般调理血瘀,自上而下推天突到鸠尾、巨阙穴,5分钟。 点按中脘、神阙3分钟,单独点按会阴2分钟。从神阙向下推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穴,5分钟。 治疗每天依次推拿,如上所述15分钟,疏通任脉、疏通瘀血,为减肥做好准备。
3、 疏通肝经、脾经调理气滞血瘀类型肥胖。 疏通肝经,辅助任脉解决血瘀问题,推拿期门、章门到急脉一线,3分钟;推拿阴廉、足五里、阴包、曲泉、膝关,5分钟;推拿中封、蠡沟、中都,2分钟;自下向上点按、推拿大敦、行间、太冲,3分钟。 疏通脾经,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相当于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也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功能强大、脾经畅通,能够带走多余脂肪达到减肥效果。 治疗气滞血瘀肥胖,前面已经疏通督脉、任脉和肝经,解决了气滞血瘀问题。肝藏血、脾统血,再疏通脾经带走多余脂肪,即可实现减肥目标。 足太阴脾经共21穴,依次为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其中11穴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穴分布在侧胸腹部。 推拿自上而下,从大包推到周荣、胸乡、天溪、食窦、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冲门,5分钟;推拿箕门、血海2分钟;推拿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5分钟;最后点按、推拿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3分钟。 治疗每天依次推拿,约15分钟,可保健脾脏、增强脾脏功能,疏通脾经,带走身体多余脂肪,达到减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