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正确使用成语

2025-05-08 21:20:02

1、成语的基本特点: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2.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匠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如果说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 3.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如:“义无反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成语

2、一、切忌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①七月流火,早晚穿一件汗衫都热得受不了。(火星夏历六月出现在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偏西下沉,故称“流火”。用天文变化说明时间变化,表示夏去秋来,寒天将至。这里明显被理解成形容天气热。)②他挪用了两万多元公款,虽然有错,但毕竟罪不容诛。(罪不容诛意思是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足以抵偿。例句中显然当成罪不当杀。) ③我们齐心协力,这点事情还办不成,三人成虎吗。(指谣言或讹传广为散播,就会使人相信,喻蛊惑人心.这里误为人多力量大。)④在这些具体而微的指示之下,从局长、股长到一般经办人员,都只是市长操纵着的工具。(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3、二、切忌褒贬不当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会有不同的褒贬色彩。 如:①“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②“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 ③:“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④褒词贬用: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⑤贬词褒用: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它生物缓缓移动。后用于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成语

4、三、忌对象不明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成语的指代对象有人和物之别。用于人方面的成语,有主客、男女、尊卑、长幼、谦敬之分,我们在分析时如果不加区别,就会闹出笑话。如:①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②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此指“影子闪得快,对象错) ③老张一家三代,十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④呵呵,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不吝赐教吧,谈点自己的看法,跟你商榷。(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易用错对象的成语还有: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 美轮美奂 炙手可热 汗牛充栋 洗心革面 如数家珍 妙手回春 如坐春风 不耻下问   一言九鼎

5、四、切忌轻重失当有些成语,词义有共同之处,但又有不同之处。如:①” 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啥高友岛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②“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 “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③ 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一个身兼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④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上面例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成语

6、五、切忌自螽啸镥释相矛盾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或前后矛盾。 如:①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意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②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功亏一篑”意思是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后来人们用以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上面例句中既然说“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只获得第八名”,那么就不能说是“功亏一篑”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决赛中惜败获得亚军才是“功亏一篑”。)③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而句中明确表明“听不进群众意见”,因此与句矛盾。)④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

7、六、用于特定句式 还有些成语使用时离不开特定的句式,如果不了解,也会出错。如:①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就不恰当了。) 这类成语还有:同日而语、空穴来风、一蹴而就、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视之、吹灰之力、万应灵丹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成语

8、七、语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如:①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②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

9、八、功能混乱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如:①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 "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成语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