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浅谈
人要想健康,延年益寿,需遵守古人的二十字养生方针,即“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荑樊综鲶,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意思是说,顺应自然的法规,运用各种恰当的养生方法,饮食要有规律,不挑食,起居要有规律,不过度劳累也不要过度安逸,这样人才能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现代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些,所以生病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年纪大时,很少有不得病的。对于起居有常,《素问·四时应象大论》指出春天和夏天应晚睡早起,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对此,强调一点,起居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有规律。
大家都希望自己健康,不得病。但什么是健康呢?古人认为健康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和”,即“血和” “营卫和” “志意和” “寒温和”人体气血通畅,皮肤致密,肌腠开合正常,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应寒温变化(适应环境),这些就是古人提出的健康标准,完全适应现代人养生。
人怎样才能不易得病呢?正气充实与否起决定性作用。人的正气充实,致病邪气就不会侵袭人体发病,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像非典等特大疫毒除外,即使人体正气充足,也抵抗不了这类邪气)人若发病,是因为自身正气虚,邪气侵袭导致。正所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逢,乃客其形,两实相得,众人肉坚”因此,保持人体正气充盛对养生是非常重要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也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来的致病因素,如异常的气候夏天雨后过冷等,我们要躲避他,外出加衣保暖或待在室内。情志上,我们要思想闲静,心无杂念。疾病就不会侵袭人体了。
古人是怎样养生的呢?《素问》中提到了智者(善于养生的人)养生的方法:“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古人能通过以上方法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相信若我们也能做到那些,延年益寿也不会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