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人生,死在了无效学习的下班后8小时!
1、20分钟法则 无论什么时候,从公司或者学校漫长的一天回到家后,我都会累到只会做一些不费脑筋的事——看电视、点视频、新闻、刷微博...... 每天晚上我总会找到几小时来做这些事(除非累趴的时候),然后就突然神清气爽起来,熬到三更半夜,第二天早上又累得要死。这种恶性循环会持续到周末,周日晚我又会熬夜,接下来的周一又累趴。刷牙、洗脸、周而复始。 几年前,我用20分钟法则来代替这种恶性循环。现在,我一回到家就会逼自己至少花20分钟做以下事情——写一篇文章、读一本书、练习下棋、学习外语(我尽量使用手机而不是笔记本电脑来学,把干扰降到最低)、练吉他、冥想、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或者做拉伸运动来提高柔韧性。

3、从最小的事快速做开始 面对一天汹涌的工作量和路上颠簸,回到家终于能舒展一下身体,恨不得直接钻被窝睡觉,拖延症与懒癌发作是特别值得理解的。 可是,越舒服就越不想起来,倒不如马上去洗澡,马上去洗手换衣服,马上去吃饭。当一件件小时很快,完成之后,内心会有成就感,小小的成就感会让自己越来越有劲儿,也会去立刻动手做比较大的事情。

5、善于利用碎片时间 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杂事,这些事一定要是非常小而杂的,而不是碎片时间看一本书之类的。 因为碎片很可能就几分钟,或者20分钟,刚翻开书看了两行车来了,这样会不断打断看书的心态。长时间看不完一本书,你就会气馁。当然,如果你在路上的时间很长,比如地铁要半小时,可以用来看书,否则就用来处理一些杂事就好。

7、不要玩的时候想着学,学的时候想着玩 学习的时候想着我应该放松一下自己,玩的时候觉得我这么不学无术的怎么好,所以心里总是太有负罪感的生活。 给自己规定好什么时间里做什么事情,其他的都不去想,反而效率高了很多,做每件事的时候都能真正投入进去,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