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小知识,养生不怕迟
每日一年10月初就有一天的寒露的开始。2020年10月8日,就是今年寒露的开始
寒露的三侯
1、“一候鸿雁来宾”是说进入寒露的前五天,但见天空中的鸿雁成群结队南迁,它们时而排成一字型,时而排成人字形,成为天空这张大纸上一抹靓丽的工笔淡彩。
2、“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是说五天之后,天气进入深秋,寒气开始逼人,雀鸟们都躲藏起来,而海边出现了很多蛤蜊,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所以古人以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
3、“三候菊有黄华”说的是寒露将要谢幕时,漫山遍野的菊花彷佛约好似的,一夜之间凌寒怒 放,给肃杀凄凉的深秋涂抹上了一丝勃然生机。深秋的代表植物还有枫树,火红的枫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彷佛是生命之火的燃烧。
寒露的养生
1、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酌皋咴卧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2、适时添衣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3、早睡早起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断,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4、养阴防燥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苏所长表示,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5、适量运动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果过度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6、不宜过晚进食一年24个节气对应着24小时,而寒露对应的正是晚上19点,这个点之后,大家要做到三个字:不进食。寒露养生重在收,对应到一天之中的寒露小时令就是吃饭。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721名平均年龄53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现晚上7点后进食、或就寝前两小时内的进食者,夜间血压不降、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进食者的2.8倍。所以,寒露过后,尽量做到晚上7点之后不要再进食。
寒露的保暖
1、暖颈: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戴条围巾可以有效保暖颈部。宜经常模仿“乌龟伸脖”的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
2、暖腰: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容易受冷刺激而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门时不妨穿个马甲。另外,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温热作用。
3、暖脚: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做完运动,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寒露需要注意防感冒
1、常搓大椎穴提升阳气防感冒深秋感冒多发,要养成习惯,出门前用手掌搓热大椎穴。大椎属督脉,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防止感冒。
2、每天中午弹中指,强心护心寒露以后,气血流注心包经,这时抓紧锻炼,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冬天手脚冰凉的状况会得到改善。每天中午弹中指——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100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起到强心护心的作用。
寒露养生穴位
1、天突穴天突穴,可调理咽喉部位疾病。不仅对调理甲状腺有效,像慢性咽炎、喉咙干痒等,都试一试艾灸它哦。它的位置很好找,在我们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2、委中穴委中穴是足太阳经的合穴兼血郄穴。血郄是主活血的,所以这个穴位是活血化瘀的宝贝穴~它的位置也很好找,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左右腿各一。
3、大椎穴大椎穴,是身体的“小太阳”。阳气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寒邪首先侵犯的也是它。所以艾灸大椎穴用来养阳,效果是真不错。大椎穴找起来还蛮轻松的,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一个突起,大椎穴就在这个突起的下面凹陷内。每天艾灸这个穴位15~20分钟,能很好地激发阳气,形成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要是不艾灸的朋友,按揉也有效果。
4、肩井穴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这个穴位的气血为地部经水,所以它是可以疏导水液的。医家常用这个嫁缓赆频穴位来活络消肿,祛风清热。这也是它能调理颈椎问题的所在。取穴时,要正坐,当中指的指腹向下按揉,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时位置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