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使用的物品潜藏危害
1、手机壳—中含甲醛可致白血傍猓鲡凶病,甲醛是致癌物,可能引起白血病。若躲在被窝内滑手机,空气不流通、温度高、空间狭小等,手机壳含的甲醛可能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因为手机壳的甲醛来源有二:1.手机壳的材质是塑料、硅胶和皮革,在合成过程中通常要使用甲醛,无论是否受热都会向外界挥发有害物质。2.在粘贴、印花、固色等加工手艺上会使用胶黏剂,存在尿素甲醛树脂。尽量不要选择颜色过于鲜艳的手机壳,可能含有大量重金属,经常接触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对肾脏、肝脏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触屏智能手机——或可致手指受伤 虽然触屏手机很方便,但长久使用也会伤害手腕与手指,台湾台北一名孙小姐,连续三天以触控型手机玩电玩游戏,每天连续五、六小时,结果手又痛又麻不能使力。经医生诊断发现,她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医生呼吁低头族,玩手机15分钟,就要让眼睛、手、脖子休息一下,以免手指与手腕受伤。
3、耳机——导致耳聋和耳鸣 MP3、MP4等电子产品普及后,戴耳机听音乐走到哪听到哪,坐捷运时环境嘈杂不经意将音量调大,潜藏对耳朵的危害。可能导致耳蜗微循环障碍,并造成耳蜗内负责感受声音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杂讯性耳聋和耳鸣。
4、电热毯——使用不当可致健康问题 在寒冷冬天人们喜爱用电热毯取暖。若长期使用的温度过高,容易引起皮肤炎、孕妇流产、胎儿畸形、头痛失眠隐患,还可能导致火灾。
5、保鲜膜——有害成分对人体不利 保鲜膜很方便,剩菜用它一包放冰箱,下餐放进微波炉加热就可食用。但美国研巨角脶芫究发现,并不是所有食品都适用保鲜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放入冰箱,会使维生素C损失,而油脂食品、肉类和保鲜膜接触后,可能吸收保鲜膜所挥发出的化学成分。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指,大部分市售保鲜膜和常用的塑胶袋一样,都是以乙烯母料制成。有的甚至加进稳定剂、润滑剂、辅助加工剂等化学原料,大量使用保鲜膜覆盖食物恐对人体有危害,尽量少用或不用。
6、闹钟——突然惊醒恐引起高血压 据医生介绍,人在深睡眠中突然被闹钟叫醒,会引起身体保护性的条件反射,体内肾上腺素水准迅速提高,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压升高。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睡眠问题和精神压抑的问题。 日本工业健康国立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突然被闹铃惊醒的人比自然醒的人血压更高、心率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