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自杀,心理咨询师要如何应对
尽管心理治疗是有帮助的、有用的,但它却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调查发现,每四名临床心理工作者中,就会有一位在他/她的职业生涯中的某个时刻因某位来访者自杀而失去TA。
作为咨询师,在发生这种意外情况时,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感受,又要如何应对创伤?
Sobik这样的经历是很少见的,至少在研究生院是这样。2003年发表在《自杀与威胁生命的行为(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Vol. 33, No. 2)期刊上的一项调查发现,在238名(临床)心理系准博士实习生中,尽管99%的人声称他们在受训期间至少接待过一名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只有5%真正经历过来访者自杀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每四名临床心理工作者中,就会有一位在他/她的职业生涯中的某个时刻因某位来访者自杀而失去TA。研究还发现,精神科医生约有半数人都会经历这种丧失,因为他们会接待病情更严重的患者。
Cornell University咨询和心理服务主任Gregory Eells博士说:“与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工作者相比,正在受训的实习生更容易因来访者自杀而受到深重打击,因为学生往往对治疗带来的益处过于理想化,而且缺乏经验去应对那些情况十分严重的来访者。你经历的越多就越会发现,尽管心理治疗是有帮助的、有用的,却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
不幸的是,一些研究生课程并没有在自杀及自杀预防方面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培训。例如,在2003年的这项调查中,只有一半的学生说他们参加过这方面的正式培训。而还有一些人认为,现有的培训体系仍然不足以让学生准备好去接待有危机倾向的来访者,因为这些来访者往往有着复杂而根深蒂固的问题。
3. 用些时间哀悼这份失去
“哀恸有它自己的轨迹,所以请允许自己带着这些感受去生活。”AAS临床幸存者工作组的联合主席Vanessa McGann博士说。
“有时人们会期望,来访者去世一两周后,一切就会过去了。”她说,“但实际情况是,你可能与其他来访者继续工作了六个月都没有任何出问题的迹象,然后突然,之前来访者自杀的影响就会浮出水面。”
她再次强调,接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你处理这些感受。
4. 了解相关研究
数据可以帮你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通过了解相关研究,你可能会知道一些事实,比如:很多临床心理工作者都会经历来访者自杀;自杀通常是一种冲动行为;你的来访者是否属于高危类型,包括有尝试过自杀、患有精神疾病,或有创伤/虐待史。
梳理文献能帮助Sobik应对她内心哀恸所带来的压力。她回忆道:“最初我觉得我快要疯了——为什么我无法放下这件事呢?为什么我无法保持冷静呢?”但当她读到文献中说,来访者的自杀会引发和家人去世一样强烈的哀恸反应时,她意识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是正常的。
5. 从经历中学习
Sobik说,这种专业上的挑战,能让你更加深刻地在治疗层面上理解其他表达出自杀念头的来访者。
她获得的支持、她自己处理这类事件所做出的的努力,以及更多地去了解自杀,这三方面最终“增强了我对于自杀意图的容忍和理解”,她说。
通过处理自己的感受,她也渐渐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治疗师。
“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我是想变成疲惫不堪、与世隔绝的人,还是想成为那种感受深切、从中吸取教训并继续前行的心理治疗师?”她说,“虽然我还没有理解所有的教训,也没有完全从中恢复,但我很肯定,我更愿意成为第二种人。”
原文:
DeAngelis, T. (2008).Coping with a client's suicide.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