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超100℃会致癌
在我国,味精曾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无论什么搁点味精,都会鲜美上许多。然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关于味精的各种争议多了起来,有传闻味精有毒,并称其发明国日本已禁止食用味精,还有人说温度超过100℃,味精就会产生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这些言论一度让习惯用味精调鲜的中国菜在国际上遭到冷落。渐渐地,国人对味精也有了偏见,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安不安全?即使味精是安全的,使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禁忌?这些疑问存在于许多人的脑海中。
朋友圈流传的一篇题为《这五样菜千万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谁!》的文章就称——“温度只要超过100℃,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
据央视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消费者对味精有抵触心理。
所以,从科学层面来看,所谓“味精致癌论”更多是危言耸听。值得注意的是,平时在使用味精时,考虑到谷氨酸钠的分子特性,酸碱性较大的菜品不易加入味精调味。在谷氨酸钠盐中只有L型的具有鲜味,它的水溶液拥有的鲜味更纯正,因此,在微酸性水溶液中,PH 值在5.5-8.0时,鲜味最浓;而PH值小于4时,鲜味较弱;PH值大于8时会形成二钠盐,这时鲜味就消失了。
从口感的角度来看,添加味精时也要注意温度,70℃-90℃为最宜。炒菜一般在菜肴出锅前加入,为了防止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丢失鲜味;而凉拌菜要早放,使之充分溶解。
另外,味精的适宜浓度为0.2%-0.5%,因此添加的时候也要注意适量,一是不要将菜品的本味压制下去,二是过犹不及,过多摄入味精对身体也无益,原因和食盐一样,味精中含钠,高血压患者不宜多食。
【参考文献】
《浅谈味精》,刘成琪、刘晓霞,《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11-15.
《焦谷氨酸钠与大脑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楼秀余、朱洪庆,《中国科技信息》,201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