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三尺”究竟是谁的故事

2025-05-19 01:32:19

是清朝著名文人张英的浣半柚跋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窒醮蹀己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

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扩展资料:

张英是清代名臣、文学家,安徽桐城人。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六年中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桐城人俗称“老宰相”。对于张氏后人而言,张英所著的一部《聪训斋语》家训熏染了代代家风,被奉为张氏子孙的传家宝。

张、叶两家之间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这条巷子现存于桐城市城内,作为中国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六尺巷已经是桐城古城的旅游景点,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英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