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方法有哪些
1、 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 雀啄灸 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一般施灸10~15分钟。
3、 回旋灸 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
4、 直接灸 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
5、 隔药饼灸 作用于督脉命门穴或任脉关元穴能起到温通祛湿作用;药唤魇兄溱饼的主要药物是制附子、鹿角霜、丹参、乳香、没药等温阳活血类中药,进行隔药饼灸时,通过外用温灸,使皮肤更有效吸收。
6、 督灸 选取督脉、膀胱经,施灸范围大、灸疗时间长,温通上、中、下焦,散寒祛湿,具有协调诸经,温通经脉、平衡阴阳、抗御病邪、调整虚实、扶正保健之效。
7、 麦粒灸 温阳健脾,调补脏腑,用于虚寒性疾病。
8、 敷棉灸 祛皮肤之湿邪,用于治疗顽固性皮肤病。
9、 火龙灸 火龙灸是通过特定药物覆盖在施灸部位,利用酒精燃烧的温热效应,配合中药透皮吸收,刺激体表穴位和病位,以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功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