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理财产品注意哪些

2025-06-27 12:48:11

1、“雷区”一:销售人员口头承诺保本“保本牌”,似乎已成理财销售人员完成销售指标的利器,因而一些销售人员常会口头承诺保本,话术一般为“虽然该产品属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但发行了这么多期,还从没有出现过亏损。”事实上,类似这种口头“保本”经常会被投资者误认为承诺。到头来,本金一旦发生损失,也只能后果自担。需要明确的是,投资者如果在相关的购买合同上签字,就意味着已完全认可并接受了文件中所列示的各种条款。即使最终收益违背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出现亏损,在没有任何录音证据的情况下,也很难获得赔付。故建议,购买理财产品时,必须参考合同文本中明确的产品类型、风险提示,不应被销售人员主导。此外,投资者若求稳妥,也可对理财产品销售人员所做的产品说明、收益承诺、风险揭示等进行录音。要知道日后如果发生争议,这将是可信度较高的证据,也容易被取信。

买理财产品注意哪些

2、雷区”二:风险测碍测行臬试只为走个形式其实对于多数人来讲,只是听说过理财产品风险测试,却从未在任何银行填写过测试表。人们继而认为,风险测试只为走个形式,并没太大用处。甚至在走访银行时,同样听到个别工作人员在销售产品时对风险测试的忽略:“就不耽误时间再让您填风险测试表了,我给您大概介绍下产品,觉得合适再考虑购买。”从风险测试环节看,虽说这一无伤大雅的细节并不为多数人重视,但按照银监会的要求,理财产品的销售必须遵循风险匹配原则。也就是说,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能够承担相应风险的投资者。这便要求银行在销售产品前,须通过风险测试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级别做出一定判断。当然,风险测试题并非衡量风险承受能力的完美方案,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对投资者进行分类。从测试内容看,主要包括客户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收益预期、风险偏好、流动性要求、风险认识及风险损失承受程度等方面。因此,建议投资者养成购买理财产品前,主动问询销售人员进行风险测试的良好习惯,而银行也需加强销售人员对客户测评环节的监督力度。

买理财产品注意哪些

4、“雷区”四:不问清产品设计跤耧锿葡与投向不得不承认,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主要风险点。不夸张讲,信息不对称充斥整个理财鞠艮卯阼市场。部分商业银行不能及时通过有效渠道和方式向客户告知产品相关情况,特别是在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未能很好地向客户提供方便、及时、准确的资产变动、期末资产估值等重要信息,也未能定期或不定期向客户提供理财账户的对账单。简言之,目前银行理财业务主流模式是“资金池”。即通过滚动发行不同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不等的产品,不断从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并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入“资金池”,然后用这些资金投资于更高收益的债券、票据、信贷资产和信托产品,继而再将所获收益返还给理财产品到期的投资者。需要提醒的是,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的当下,投资者需要尽可能地问清产品的大致投资方向,以通过目标市场的风险来判断预期收益实现的概率。同时,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还应向理财师明确产品设计原理及挂钩机制。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买理财产品注意哪些买理财产品注意哪些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