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只为能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1、弄清楚是哪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的思考。第一个,无所不在的人际控制。总有些人,樊咒及儆希图以控制你的方式,扩大他的生存空间。第二个,社会环境的自然控制。人是社会的人,细癌赜清受着周边环境的自然影响。觉今是而昨非,就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现自己此前的愚蠢。第三个,日常习惯的控制。固有的习惯,构成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恰恰是这种日久成习,让我们智商萎缩。第四个,自然情绪控制。人是真性情的人,有着自然而然的喜怒哀乐,好恶观感。但过于情绪化,就会降低理性,让我们沦为情绪的奴隶。第五个,固有观念控制。随着人的成长,经验构成日常观念,固化我们的大脑,这种固化度越高,越是让我们思维僵化。第六个,个性控制。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越容易适应环境。但这种适应,又对我们个性化造成冲击,所以人类天然有着对抗社会化的本能。第七个,大脑固有的缺陷控制。许多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大脑不是如你所期望的那样工作,它始终遵循固有的模式。意识到妨碍我们独立思考的这几个障碍,经常性的扫描检索,久而久之,就会推进自己的思维递进,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3、人际控制易于打破,但环境控制就比较难网上有个视频,一群人在诊所门外,等候就诊。这时候来了位女士。她很惊奇的发现,诊室门外有盏铃,规律性的发出嘟嘟之声。每次铃声响起,所有候诊的人,全都起立,微微躬腰——实际上这些候诊人群,全都是托,是实验者安排来,迷惑唯一的实验女士的。起初,女士还不肯从众,独自坐着。但铃声越来越急促,周边的人规律性起立,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严肃。终于,女士顶不住了,也随之起立,躬腰。就这样,诱导实验者的人员一个个退场,而新的患者不断来到。很快,诊室门外,全都是真正的患者。所有的患者,都随着女士的动作,听到铃声就起立,躬身。这个就叫从众效应,又称羊群效应。如何跳出羊群效应?无非不过是厘清真正的社会规则,与臆想之区别。真正的规则,无非不过是个人权利的边界——有意思的是,从众效应最强的人,恰是最不尊重他人权利的人。他们会以为权力无远弗界,而个人的权利不算什么。但事实上,只要你意识到权力只在固有范围内行使,脑子就会明晰起来。

5、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力图摆脱情绪控制。蔡康永曾为那些失陷于强烈情绪的人,写过一段话:学校烂,上课闷,你就从此拒绝学习和阅读,以示抗议吗? 杀错方向啦。他们教学失败,那是他们搞砸他们的工作。你拒绝学习和阅读,你是在搞砸你的人生啊。这不是抗议,是自残,你抗议的对象无感,而你自己尝苦果。就像你连续吃到三家烂餐厅,难道你就从此绝食,以示抗议吗?道理我都懂,臣妾做不到,怎么办?好办,牢记一条准则:表达你的情绪,而不是情绪的表达——比如说,你可以告诉对方:你的做法让我很不爽,知道不?而不是大吼大叫:你想干啥?再敢这样信不信我抽你……一定要记住,让对方知道你的情绪,而不是以极度的情绪化,激起对方的对抗。

7、要突破自我的个性控制。人的成长,是一边接受社会观念,一边与之对抗的过程。最完美的人生,莫过于历尽沧桑,却仍然保持着心灵的童真。但有时候,人生成长不是这么理想,往往是吃尽千般苦头,仍不改昔年的蠢萌。要走过这个关口,就必须认知人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不要再假定每个人都和我们一样,他们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难处。当你的思考能够容纳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一关就算过了。

9、重复前面的内容,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大致要通过这几道关卡:第一是突破人际控制,第二是突破环境控制。第三是突破习惯控制,第四是突破情绪控制。第五是突破观念控制,第六是突破个性控制,最后是与大脑天然的不足做长久性的对抗。到此我们可以明白了,所谓独立思考,并非是一个固化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行进的过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哪怕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哪天一个不留神,也会陷入到人际控制或是情绪控制的泥坑里,做出不是那么独立的思考。要达到何种状态,才能够得窥独立思考的境界?这个答案是不确定的。能够确定的是,你在这方面考虑得时间越久,浸淫得越深,大脑就会越来越明晰,思维就会越来越敏捷。你的人生事业,就会越来越容易。相反,则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