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图解

2025-05-18 02:36:51

1、刀刀的种类很多,有青龙偃月刀、二郎髦上傩秸刀(即三尖两刃刀)、风嘴刀、眉尖刀、屈刀、戟刀、笔刀等。其中的青龙偃月刀,就是常说的大刀。俗语说:“大刀为百兵之帅”,乃大刀实兵器中的佼佼者。《三才图会》器用卷六载:“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此外还有单刀。其中,刀头宽大者名鳝鱼头刀,刀窄形如柳叶者名为柳叶刀,形如雁翎者名雁翎翅钢刀。戒刀为僧门护法防身所用,有单有双。其次根据各门别派系的不同,所用的刀形也有不同。单刀为“百兵之胆”,又说“刀如猛虎”,所以练单刀要勇猛有力,灵活便利,并有四要之说:一要刚毅勇猛,二要快似流星,三要乾净俐落,四要杨柳临风。

十八般兵器图解

3、剑剑有单剑、双剑、短剑之别。剑被称为“百兵之君”,君是君子的意思,古时文人学者都讲究配剑,一方面舞剑以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用于防身。过去剑有文武之说,所谓文剑配带有剑袍(即剑穗),武剑则不带。 剑的尺寸约三尺左右,所以有“三尺龙泉”之称。其由三部分组成:一剑身,包括剑尖、剑上刃(阳刃、外刃)、剑下刃(阴刃、内刃)、血槽(血线)。二剑柄,包括剑柄、剑镦。三吞口(护手)。  俗语说:“剑走美势”,练起来真是龙飞凤舞,飘洒大方、有刚有柔,有快有慢、有虚有实、有音有律、闪展腾挪、身法矫捷、高低起伏、变化莫测,形象优美动人。

十八般兵器图解

5、斧斧是一种古老的兵器,用于车马之战,可斫马劈车。因斧前有刺,可用扎法,但与枪的札法不同,枪扎出时要求后把碰前把,而斧是前后两把同时用力扎出,这谓“死把”,就像戳棍一般。因其头重,练斧多为左把,有时亦可换把使用。斧顶不可太厚,厚则重,练斧需要相当大的臂力。  短柄双斧,柄长不可过肘,为步下所用。因其斧大,刃为月牙形,斧顶薄,其形似板,故又叫板斧.

十八般兵器图解

7、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以及挠钩等,是一种多刃的兵器。因钩的形式不同而得名,有鹰嘴钩,其钩尖如扁担头;有鹿角钩,其钩身有叉,形如鹿角;挠钩长杆杆端有两钩向下弯曲。练钩时不可有缠头裹脑的动作,也不可以舞花。俗语有“钩走美势”、“钩走浪势”的说法,练起钩来形如波浪,起伏转折很是优美。练单钩的很少,因为其既不同于单刀,又不同于单剑以及单鞭,各部份的使用和表达,要做到恰到好处,是比较难的。

十八般兵器图解

9、镋有凤翅镋、雁翅镋、牛头镋、溜金镋、锯齿镋和流星镋等几种。镋不可以舞花,主要是捻转,其中又有转大转小之分,故有“镋扎捻势”、“镋不离肩”之说。  镋多是两手交换使用,有时左把在后,有时右把在后,舞动起来两手捻转,真是龙飞凤舞。

十八般兵器图解

11、槊是一种重兵器,有狼牙槊、枣阳槊、指槊、掌槊、权槊、衡槊等,皆为长兵。  狼牙槊长约六尺,杆端装有长圆形锤,锤上密排铁钉八行或六行,形似狼牙,杆下有三棱形铁钻,所以得名狼牙槊。而枣阳槊与狼牙槊略同,只是槊头呈头形,以铁制或坚木制。  练槊这种兵器,需要很大的力气,所以说:“镋、钯、锤、槊,力猛之人始能使用。”

十八般兵器图解

13、鞭有单双之分、软硬之别。单鞭有两种,一名“竹节钢鞭”形如竹节;一种叫“水磨钢鞭”,有十三个方形疙瘩,鞭柄和鞭头皆可握,能两头使用。双鞭又名雌雄鞭,左手较轻,右手较重。  软鞭有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每节有铁环相连,并有两个配环,是较难练的兵器。这种鞭携带方便,可以缠在腰上,或折叠起来放在袋里。

十八般兵器图解

15、锤有长杆单锤,短柄双锤,链子锤等。根据锤头的形状,又分为立瓜、卧瓜、四方、八楞锤等。  长杆锤又称“金瓜”,可分为两种,一为立瓜锤,锤头如瓜形立于杆端。二为卧瓜锤,锤头则横卧于杆端。  短柄双锤,根据其形状可分为两种,一为八楞锤,锤头是八楞的。一为瓜形锤,锤头是瓜形的,都是短柄,柄长不可过肘。短柄双锤非常沉重,舞动起来很费力气,多硬砸实架,所以有“锤棍之将,不可力敌”之说。

十八般兵器图解

17、拐俗称“拐子”,有大小之分,大拐为单拐,小拐是双拐。  大拐名“牛心拐”,杆长四、五尺,杆端之上有一横杙形似牛角,有人称为“牛角拐”。双拐有丁字拐、李公拐、苏勒拐等。丁字拐长约二尺六寸左右,柄上有一横杙,因形似“丁”字而得名。  李公拐,拐身同丁字拐但较短,形如卜字。其用法复杂,姿势新颖,动作奇特,有时拄杖一跃而起,如弃岸登舟。

十八般兵器图解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