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2025-11-19 15:05:00

1、整体观念:《内经》中有关肝主筋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气血濡养经络骨结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亏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的损伤必然影响到整体,因而整体治疗共济失调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2、重视外邪为患:共济失调为外邪侵袭,精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致肌肉神经损伤,只有祛除外邪,才能保证津液不至枯竭,生化有源,共济失调才可以恢复。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3、开通经络:活血化瘀是治疗共济失调的原则,治疗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经络不通,经络不通则脑失之营养。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4、强调身体亏弱:把心、肝、肾、脾、胃的虚损当做重点,是中后期共济失调继续发展的主要病机,身体越虚弱病情越重,病情加重身体更虚,形成恶性循环,故应及早治疗为主,这是抵御此病的根本。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5、补益脾肾:脾肾是子母之脏。脾主气血,肾主藏精。肾精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精气血是相互贯生的,脾主四肢充肌肉,肾主骨,通经络,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6、顺势疗法的运用:通过内服,由内而外的治疗,点穴按摩合理的功能训练,调理脏腑,恢复正气。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1、共济失调是小脑、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障碍导致运动笨拙和不协调,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可引起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人体的姿势保持与随意运动完成,与大脑、基底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2、中医上认为共济失调是属于痿症,是肝肾不足,脾失健运,筋骨失养所致,因情绪激动,气逆于上,肝阳随之升动,血行不畅而致下肢经脉失常,就会导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严重影响生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中医闫凤山认为,共济失调当以虚证为主,临床虽有风动、火旺之象,也是阴虚之因。故临床以肾虚为本,涉及肝、脾,病分阴虚、阳虚,尤以阴虚风动多见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4、中医闫凤山总结多年治病经验,根据中医整体治疗理念治疗共济失调。

因为共济失调的症状涉及全身上下,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亏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的损伤必然影响到整体,所以中药调理先生津,此为开源。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5、共济失调为外邪侵袭,精血津液运行受阻,故致神经损伤,经络不通则脑失之营养,所以就需要通脉减少损耗,此为节流。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6、把心、肝、肾、脾、胃的虚损当作重点,是中后期共济失调继续发展的主要病机,身体越虚弱病情越重,病情加重身体更虚,形成恶性循环,故应及早治疗为主,这是抵御此病的根本。

中医治疗共济失调

7、补益脾肾:脾肾是子母之脏。脾主气血,肾主藏精。脾主四肢充肌肉,肾主骨,通经络,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