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基础详解(三)
VLAN 的访问链接交换机的端口交换机的端口,可以分为以下两种:l 访问链接(Access Link)l
汇聚链接(Trunk Link)访问链接访问链接,指的是“只属于一个 VLAN,且仅向该 VLAN
转发数据帧”的端口。在大多数情况下,访问链接所连的是客户机。通常设置 VLAN 的顺序是:l 生成 VLANSwitch(config)#vlan vlan-idSwitch(config-vlan)#name vlan-namel
设定访问链接(决定各端口属于哪一个 VLAN)可以同时将多个端口添加到某个VLAN中:Switch(config)# interface
range f0/1 – 10Switch(config-if-range)# 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id设定访问链接的手法,可以是事先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所连的计算机而动态改变设定。前者被称为“静态 VLAN”、后者自然就是“动态
VLAN”了。静态 VLAN静态 VLAN 又被称为基于端口的 VLAN(Port Based
VLAN)。顾名思义,就是明确指定各端口属于哪个 VLAN 的设定方法.图1:

VLAN的设定——这显然不适合那些需要频繁改变拓补结构的网络。动态 VLAN另一方面,动态 VLAN
则是根据每个端口所连的计算机,随时改变端口所属的 VLAN。这就可以避免上述的更改设定之类的操作。动态 VLAN 可以大致分为 3 类:l 基于
MAC 地址的 VLAN(MAC Based VLAN)l 基于子网的 VLAN(Subnet Based VLAN)l 基于用户的
VLAN(User Based VLAN)其间的差异,主要在于根据 OSI 参照模型哪一层的信息决定端口所属的 VLAN。基于 MAC
地址的 VLAN,就是通过查询并记录端口所连计算机上网卡的 MAC 地址来决定端口的所属。假定有一个 MAC 地址“A”被交换机设定为属于
VLAN“10”,那么不论 MAC 地址为“A”的这台计算机连在交换机哪个端口,该端口都会被划分到 VLAN10 中去。计算机连在端口 1时,端口 1 属于 VLAN10;而计算机连在端口 2 时,则是端口 2 属于 VLAN10。

VLAN,在设定时必须调查所连接的所有计算机的 MAC
地址并加以登录。而且如果计算机交换了网卡,还是需要更改设定。[只是这种情况一般在办公用网卡坏的还是比较少的,但不排除大面积要淘汰的机器]基于子网的
VLAN,则是通过所连计算机的 IP 地址,来决定端口所属 VLAN 的。不像基于 MAC地址的 VLAN,即使计算机因为交换了网卡或是其他原因导致
MAC 地址改变,只要它的 IP 地址不变,就仍可以加入原先设定的 VLAN。图3:

VLAN 是一种在 OSI 的第三层设定访问链接的方法。基于用户的
VLAN,则是根据交换机各端口所连的计算机上当前登录的用户,来决定该端口属于哪个
VLAN。这里的用户识别信息,一般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登录的用户,比如可以是 Windows 域中使用的用户名。这些用户名信息,属于 OSI
第四层以上的信息。总的来说,决定端口所属 VLAN 时利用的信息在 OSI
中的层面越高,就越适于构建灵活多变的网络。综上所述,设定访问链接的手法有静态 VLAN 和动态 VLAN 两种,其中动态 VLAN
又可以继续细分成几个小类。其中基于子网的 VLAN 和基于用户的 VLAN
有可能是网络设备厂商使用独有的协议实现的,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互联有可能出现兼容性问题;因此在选择交换机时,一定要注意事先确认。目前思科交换机之支持,基于静态的VLAN划分,默认不支持下面动态的VLAN划分,可以基于dot1x的方式来做。而华为
H3C则支持下表总结了静态 VLAN 和动态 VLAN 的相关信息图4: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78
阅读量:93
阅读量:54
阅读量:74
阅读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