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之旅小记
1、 就在上就业课前后,学校组织了一次普华投简历活动,大家都投了简历,冤铘讵柘没过几天就收到网申的Email通知,而这时第一个拦路虎来了,网申时间有限,还好我事先进行了相关的训练,并提前做好了简历,经过紧张的几个小时终于答完题并提交了简历。这时候是最忐忑的时候,因为这意味着你有没有机会进入下面的面试环节。幸运的是最后通过了,但这也是我辛苦准备的结果。 普华今年的笔试是一篇英文作文,题目二选一:你在SARS期间做了些什么和你对自己将来的两年的工作规划是怎么样的(英文)。我的“一面”非常快,一名非常和蔼的经理就像聊天一样,很随便地问起我的教育背景,温和的口气就像一位大哥,让我原本还有的一丝忐忑都渐渐地消失了:“为什么要选择这所财经大学?为什么要选择我的专业?”谈到一半时,忽然切换到英语问到我的实习情况和在学校社团工作的经历。当然我也立刻换到英语聊起了我在校内外的种种经历和所得,顺便也说起了自己的性格优势还有长处。由于初次经历大面试,我的语速有点过快,大概前后只有15分钟。 很快,第二天我就接到了普华邀请我去参加“二面”——著名的AssessmentCenter的邀请信。AssessmentCenter由于其变化众多的考察形式和高淘汰率,一直是普华求职路上让大家颇为心悸的难关。那天一早来到普华,分好了组,由于已经听说今年的第一个项目是互相介绍,大家都忙不迭地互相询问起彼此的学校啊系别啊,想在正式交流开始前领先一步。 AC面的第一部分果然是用英语互相介绍身边的同伴,然后是分成两组,抽考题五五对辩,最后是每组一个案例,让组员讨论总结出结论并做一个陈述。第一部分可以说只是热身,但是有一位同学曾经在同伴做介绍时打断了他的发言,后来据说被考官建议在别人发言是要先耐心听完———看来细节问题也是不可以忽视的哦;第二部分是五五对辩,辩题是———大学生有没有必要学二外,我们抽到的是反方。辩论的结果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团队中起到的作用和自己的表现。我在准备辩论时提出的几个建议当时被一致否决,感觉也许真的是建议的不好,看来平时还是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案例分析时的案例是阅读一份奥迪自创业到发展到现在的成长历程,并总结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英语的材料大概有7、8页。我们从一开始就分工阅读,然后每个人总结出自己那部分的概括和结论,最后再得出奥迪在市场和企业内部两方面的优势。这一部分中,这时大家的分工就很重要了,可是在发言时因为我是第一个,显得很紧张,而且说的很不流畅,最后就变成支支吾吾了,主要是平时没有养成在在大众面前正式发言的习惯和能力,而且英文表达不行,是不是中英交替,其实一结束就知道自己的结局肯定不怎么样了。其实AC面是一个很能看出一个人表达能力和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力的测试,这一向是我的弱项,今后一定要找机会好好练习。总而言之,虽然还没有摸到par面的门,但毕竟还是经历了一次传说中的“四大”求职之旅,也算积累了不少经验,增长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