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涩症如何治疗
疾病概述
白涩症指自觉患眼沙涩不爽,甚则视物昏朦,白睛赤丝细脉,病情缓慢而迁延。与西医学之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相似。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
l、三仁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杏仁9克,白蔻仁9克,薏苡仁12克,法半夏9克,滑石15克,通草9克,泽泻9克,竹叶9克,厚朴9克,绵茵陈12克,黄芩9克,赤芍12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金菊五花茶冲剂,冲服,每次l包(或l块),每日2~3包。
(2)广东“王老吉”凉茶,冲服,每次l包,每日l~2次。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型
[证见]眼干涩疼痛,畏光泪少,久视易疲劳,白睛微红赤,或黑睛星翳,频频眨眼,咽干。舌苔少,脉细。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
l、主方:十珍汤(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知母12克,地骨皮12克,生地黄20克,赤芍12克,当归9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牡丹皮12克,白蒺藜9克,白芷9克,蝉蜕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
(1)麦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2)扶正养阴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次。
脾肺虚弱型
[证见]眼干涩羞明,视物易疲劳,白睛不红或微赤;全身体弱乏力,面色不华,或咳嗽痰多色白,口淡,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补气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
l、主方:香砂六君子汤(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加减
处方:木香6克(后下),砂仁9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法半夏9克,黄芪15克,陈皮6克,炙甘草9克,防风9克,白芷9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香砂六君丸(片),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8片,每日2~3次。
(2)参苍白术散,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肝肾亏损,阴血不足型
[证见]眼干涩畏光,泪少,视物欠清,频频眨眼,白睛微红,或黑睛星翳稀疏;全身可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寐多梦。舌苔薄少,脉细弱。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方药]
l、主方:杞菊地黄丸(董西园《医级》)合明目地黄丸(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处方:熟地黄30克,山萸肉9克,牡丹皮9克,茯苓12克,泽泻9克,枸杞子9克,当归9克,决明子9克,五味子6克,白芍12克,柴胡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2)滋肾宁神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3)洋参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当归黄芪汤(黄淑仁《眼病的辨证论治》)
处方:当归12克,炙黄芪25克,决明子12克,谷精草10克。水煎,一日内分2次温服。上方适用于浅层角膜炎。若舌尖红、心烦、失眠、健忘者,加麦冬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4.5克。大便秘结者,加柏子仁10克,火麻仁10克。
(四)外治法
1、可用黄连西瓜霜眼药水、千里光眼药水、外障眼药水点眼。
2、症状较重时,可用鱼腥草注射液或银黄注射液0.5~l毫升作结膜下注射,每2~3日1次。
(五)其他疗法
l、饮食疗法
(1)淮山沙参猪瘦肉汤:淮山药30克,沙参20克,猪瘦肉100克,冰糖适量。将淮山药、沙参洗净,猪瘦肉切块,入锅中加4碗水,煎至1碗,加入冰糖溶化服食。
(2)玉竹粥:玉竹15~20克(鲜品用30~6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先将新鲜玉竹去须切细,加水煎汤取汁,或用干玉竹煎取浓汁后去渣,人粳米,加适量水煮为稀粥,放人冰糖溶化后服食。
2、预防调护
(1)积极治疗暴风客热、天行赤眼,防止转变为本病。
(2)注意眼部卫生,使用目力宜适当,尽量避免熬夜,加强生活规
律性,改变不良习惯和嗜好,注意调节饮食。
(3)有屈光不正者,须配戴合适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