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之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什么是艾灸?
定义: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艾灸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一针二灸三用药”,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艾灸养生的原理?
艾灸是以有“长寿之草”之称的艾草为主要原料,其中的艾原本是爱的谐音,代表着伟大的母爱,可无私的赐于万物生命而不求回报。此外,艾草还有扶正避邪的作用,古代人曾用它插于堂中,用以避邪。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冻伤、癃闭、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艾灸使用的禁忌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