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经常说水头,但水头到底指什么意思
种水色是翡翠的三大天然属性,要了解翡翠,就必须认知其三大属性。种靠微观,色能直观,水则要靠感观,而感观的往往是最有韵味的。水有好有差,如何辨别它的好坏呢?并且水是可以调的,你知道怎么调吗?
换种说法更容易理解,一分水指厚度为3毫米翡翠是全透明的,同理,二分水和三分水分别指厚度为3毫米和9毫米的翡翠是全透明的。厚度小于1毫米的翡翠透明度差或不透明,则俗称水差、水干,水头的长短一般凭肉眼估计。透明度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翡翠水的长短,即翡翠的水可用透明度计量。
翡翠的水是光线在翡翠内部传播,受晶粒的多次无序交叉反射、折射后形成的一种综合状态,似迷雾萦绕,有深度,无层次感,是透明度与种、底子的结合体。
透明度 ≠ 水
透明度是物理上的定义,表达的是物理性质,这样的性质在其它矿物晶体中大量存在,比如水晶、玻璃等,但是这些矿物晶体也仅仅是透明而已,并没有水,有水是翡翠特有的性质。对翡翠而言,透明度是翡翠有水的基础条件,有透明度未必有水,很多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就没有水,变相肯定了翡翠水的本质并非是透明度的事实,将透明度视为水的理解是一种错觉,二者不能划等号。翡翠与其它玉石种类或矿物晶体的最大差别在于透明度较常见,而水则只有翡翠独有!
水是翡翠的天然属性,而水头的反映则又与光线有密切关系,天然属性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光线。所以知道了水头的原理,我们就可以调水。
打磨抛光,强制使翡翠的表面光滑细腻,如镜面般光泽、透亮,能很好地汇聚外部光线,有利光线穿透表面射入内部,其后才能形成有水。翡翠表面粗糙、种差、透明度弱,则水显弱或无水。因此,通过调整光线和透明度就可以达到调水的目的。
对于绿色偏深、色块偏厚影响透明度的情况,雕刻过程中勾勒剥离绿色与无色的分界,适当削减非重要部位绿色厚度,使透光性更好,透明度清晰,达到有水的效果,映衬出绿色的冰清鲜嫩,调色。
作薄也有限制,太薄的翡翠,有透光、透明度高的视觉效果,但往往仍然无水,这是由于光线需要一定纵深与种、底子相互作用后才能产生有水。
翡翠的水,神秘而令人惊奇,揭开那层朦朦面纱后,发现苦苦寻找的翡翠灵气就是水。水,也是翡翠得以区别于其它玉石的一个鲜明且独特的特征,无人能出其右,它的润,它的美,让人无法抗拒,也无法忘却。这就是翡翠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