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检查仪的性能说明

2025-05-24 11:56:36

1、该仪器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作为显示器,全中文图形化操作界面并配有汉字提示信息、多参量显示的液晶显示界面,人机对话界面友好,向量图显示及接线判断为检查电路的正确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全触摸式导电硅胶键盘操作方式,操作手感好,简便易学。仪器内置大容量掉电不丢失数据存储器,可将现场校验数据保存下来,最多可存储1000组现场校验结果,可提供后台微机管理软件,将结果上传至计算机,实现微机化管理。仪器采用本公司独立设计开模制造的工程塑料外壳,仪表外形美观、实用。现场测试操作方便。本机操作时中可以打开后部的支架放在桌面使用,亦可手持操作使用。为方便手持操作,本机可增加固定手持操作的紧固带。手持操作时可以将手固定在仪器的左侧,保证了手持操作的方便灵活。

2、功能特点1、仪器是集电能表校验、电参量测试和检测电网中发生波形畸筐毙险裆变、电压波动和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为一体的高精度测试仪器。2、不停电、不改变计量回路、不打开计量设备情况下,在线实负荷检测计量设备的综合误差。3、精确测量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相角,功率因数,频率等多种电参量,从而计算出测试设备回路的测量误差。4、可显示被测电压和电流的矢量图,用户可以通过分析矢量图得出计量设备接线的正确与否。同时,在三相三线接线方式时,可自动判断48种接线方式;追补电量自动计算功能,方便使用人员对接线有问题的用户计算追补电量。5、电流回路可使用钳形互感器进行测量,操作人员无须断开电流回路,就可以方便、安全的进行测量。6、可校验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相位表等指示仪表以及三相三线、三相四线、单相的1A、5A的各种有功和无功电能表。7、可采用光电、手动、脉冲等方式进行电能表校验。8、测量分析公用电网供到用户端的交流电能质量,其测量分析: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和电网谐波。9、可显示单相电压、电流波形并可同时显示三相电压、电流波形。10、负荷波动监视:测量分析各种用电设备在不同运行状态下对公用电网电能质量造成的波动。记录和存储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频率、相位等电力参数。11、 电力设备调整及运行过程动态监视,帮助用户解决电力设备调整及投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2、 测试分析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及滤波装置动态参数并对其功能和技术指标作出定量评价13、具备万年历、时钟功能,实时显示日期及时间。可在现场校验的同时保存测试数据和结果,并通过串口上传至计算机,通过后台管理软件(选配件)实现数据微机化管理。14、采用大屏幕进口彩色液晶作为显示器,中文图形化操作界面并配有汉字提示信息、多参量显示的液晶显示界面,人机对话界面友好15、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既可用于现场测量使用,也可用做实验室的标准计量设备。

3、技术指标1、输入特性电压测量范围:0~400V,57.7V、100V、220V、400V四档自动切掊测汹权换量程。电流测量范围: 0~5A,内置互感器分为5A(CT)档。钳形互感器为5A(小钳)、25A(小钳)、100A(中钳)、500A(中钳)、400A(大钳)、2000A(大钳)六个档位。(其中中型钳表和大型钳表为选配)相角测量范围:0~359.999°。频率测量范围:45~55Hz。2、准确度计量校验部分:电压:±0.05%(±0.1%)电流:±0.05%(±0.1%)(钳形互感器±0.5%)有功功率:±0.05%(±0.1%)(钳形互感器±0.5%)无功功率:±0.3%(±0.5%)(钳形互感器±1.0%)有功电能:±0.05%(±0.1%)(钳形互感器±0.5%)无功电能:±0.3%(±0.5%)(钳形互感器±1.0%)频率:±0.05%(±0.1%)相位:±0.2°3、电能质量基波电压和电流幅值:基波电压允许误差≤0.5%F.S.;基波电流允许误差≤1%F.S.基波电压和电流之间相位差的测量误差:≤0.5°谐波电压含有率测量误差:≤0.1%谐波电流含有率测量误差:≤0.2%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误差:≤0.2%4、工作温度工作温度:-10℃~ +40℃5、绝缘⑴、电压、电流输入端对机壳的绝缘电阻≥100MΩ。 ⑵、工作电源输入端对外壳之间承受工频1.5KV(有效值),历时1分钟实验。6、标准电能脉冲常数钳型互感器常数(FL):5A25A100A500A400A2000A10000r/KW·h2000 r/KW·h500 r/KW·h100 r/KW·h125 r/KW·h25 r/KW·h7、重量重量:2Kg8、体积体积:625px×400px×150px

4、单相接线单相接线方式与三相四线制接线相同,只酋篚靶高需将电压、电流线接入仪器的同一相的电压和电流端子即可(因接线简单,不再给出接线图)。5、测量谐波测量电压谐波时只须输入电压信号,电流谐波时只须输入电流信号。6、电表脉冲信号的获取方法在进行电能表校验时,需要获取被测电能表的电能脉冲信号。有3种方式可以获得此信号:光电采样器、手动开关、专用脉冲测试线;针对不同种类的电能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测试。下面给出几种常用的电能表电能脉冲的获取方式。(1)、对于机械式电能表,可以通过光电采样器进行脉冲的自动获取;将光电采样器设定为发光状态(通过按下光电采样器线中部方盒上的红色按钮来切换),将三个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束对准被校表的铝盘中央,适当调整光电采样器相对于表盘的位置,同时根据对黑斑的敏感程度调节光电采样器线中部方盒中央的旋钮以改变采样敏感度,防止误采和漏采,最终达到正常采样的状态。(2)、对于机械式电能表,也可以通过手动开关进行脉冲的人工获取;操作人员手握手动开关,拇指轻放在手动开关按钮上,目视铝盘,当铝盘上的黑斑转动到电表正面的中央刻度时,迅速按一下按钮,此时,仪器记录下校验周期的起始位置,操作人员连续观察铝盘的转动,当黑斑到来的次数达到设定的校验圈数时,再次迅速按下按钮,完成校验,仪器会自动计算出电表误差。由于有人为因素参与到脉冲的取样,会造成误差的不稳定度,可适当增加设定的校验圈数来消除。(3)、对于电子式电能表,可以通过光电采样器进行脉冲的自动获取;将光电采样器设定为不发光状态(通过按下光电采样器线中部方盒上的红色按钮来切换),将光电采样器的接收头(位于三个发光二极管的中央)对准被测表的脉冲灯,适当调整光电采样器相对于表盘的位置,同时根据对脉冲灯发光的敏感程度调节光电采样器线中部方盒中央的旋钮以改变采样敏感度,防止误采和漏采,最终达到正常采样的状态。(4)、对于电子式电能表,还可以通过专用脉冲测试线进行脉冲的自动获取;仪器随机配备了一条专用脉冲测试线,顶端有4个鳄鱼夹,分别标有:VCC(辅助电源)、TESE-IN(信号输入)、FL-OUT(标准脉冲输出)、GND(地)。使用人员需要根据电能表电能脉冲的输出方式不同(包括有源输出和无源输出两种方式)选择不同的信号线进行取样,当被测表脉冲信号为有源输出方式时,用标有“信号”和“地”的鳄鱼夹进行取样,标有“信号”的鳄鱼夹接到被测表端子排标有“有功正”的端子,标有“地”的鳄鱼夹接到被测表端子排标有“有功负”或“公共端”的端子。当被测表脉冲信号为无源输出方式时,用标有“VCC”和“信号”的鳄鱼夹进行取样,标有“VCC”的鳄鱼夹接到被测表端子排标有“有功正”的端子,用标有“信号”的鳄鱼夹接到被测表标有“有功负”或“公共端”的端子。7、仪器送检时脉冲测试线使用方法根据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电能表现场校验仪在出厂时应进行检定,在投入使用后还应定期进行复检。在送检时用标准设备对校验仪输出的标准电能脉冲进行检测。本测试仪的标准电能脉冲由专用脉冲线中标有FL的鳄鱼夹和标有GND的鳄鱼夹输出(各档位具体常数参见“技术指标”中的第6项-标准电能脉冲常数表格),注意:只有在“电表校验”、“走字试验”、“主菜单”三个界面才向外输出标准电能脉冲。

5、常见故障分析1、常见故障⑴装置接线错误⑵电能表故障⑶CT部分故障2、经验判断⑴计量装置正常时综合误差(含CT误差、二次接线误差和电表误差)在±3%时。⑵综合误差在-10%至-3%时一般可能为a、电表不准b、CT二次负载重c、CT负误差⑶综合误差超过10%时可能为a、CT二次接线错误b、CT变比不对c、缺相或错相一般现场工作时可先进行综合误差的测量,综合误差在±3%时系统基本没有问题,当综合误差较大时可分别进行CT误差、电表误差的校验及线路诊断。3、三相四线制线路常见问题⑴缺一相缺某相电压、电流时,可从分析仪的“测量参量1”或“矢量图”两功能项直接看出。缺相原因一般是计量装置的三组元件中的某一组元件出现故障或接线断开。具体可能原因如下:a、电能表电压线圈一相不通(线圈断路、雷击、电压挂钩与螺钉未接触)b、计量回路一次测某相保险熔断或接触不良c、电压二次回路一相线路断路(保险熔断或接触不良)d、电表或CT本身一相电流线圈或CT二次绕组开路(线圈烧断、电能表接线端或二次接线端接触不上)e、二次电流回路中某相电流开路⑵缺两相与缺一相的原因和情况基本类似。

6、电池维护及充电仪器采用高性能锂离子充电电池做为内部电源,操作人员不能随意更换其他类型的电池,避免因电平不兼容而造成对仪器的损害。仪器须及时充电,避免电池深度放电影响电池寿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每天充电(长期不用最好在一个月内充一次电),以免影响使用和电池寿命,每次充电时间应在4小时以上,因内部有充电保护功能,可以对仪器连续充电。每次将电池从仪器中取出后仪器内部的电池保护板自动进入保护状态,重新装入电池后,不能直接工作,需要用充电器给加电使之解除保护状态,才可正常工作。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22
  • 阅读量:75
  • 阅读量:70
  • 阅读量:85
  • 阅读量:53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