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1、秋分的含义与特点:
“分”字有两层主要含义:
平分秋季: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秋分正好位于立秋(秋季开始)和立冬(冬季开始)的中间点,将秋季一分为二,故称“秋分”。
昼夜均等:秋分这一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开始变得昼短夜长,南半球则相反。
2、气候特点:
气温下降:秋分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真正进入了“天凉好个秋”的季节。
秋高气爽: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占据主导,雨水减少,天空通透,天气以晴朗干燥为主。
农业意义:秋分是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节。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3、秋分不仅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的“祭月节”,后来与中秋节融合。一些重要的习俗包括:
祭月:在古代,秋分是重要的祭月之日,帝王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祭拜月神,祈求国泰民安。因为秋分在农历八月里的日期不固定,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祭月活动便逐渐固定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进行。
吃秋菜(岭南地区):在广东、广西等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指的是一种野苋菜,人们会采回来与鱼片一起滚汤,称为“秋汤”,寓意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送秋牛:过去,民间有能言善唱者挨家挨户送“秋牛图”(印有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的红纸或黄纸),并说些吉祥话,祝福收成好,称为“说秋”。
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农民会按习俗放假,家家户户都吃汤圆。除了自己食用,还会煮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希望用汤圆粘住麻雀等鸟类的嘴,免得它们来破坏庄稼。
竖蛋:“秋分到,蛋儿俏”。据说在秋分这一天,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鸡蛋比较容易竖立起来。这虽然更多是一个有趣的游戏,但已成为秋分时节一个世界性的民俗活动。
4、秋分与中秋节的关系
秋分是传统的祭月节。由于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望日)不一定正好在秋分日,为了能祭拜到圆月,祭月活动后来就移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因此,中秋节可以说是秋分祭月习俗的演变和固定化。
总结来说,秋分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节气,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习俗,象征着平衡、收获与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