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爱动,不专心听讲。家长怎么办
1、 孩子上课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孩子这一行为是表现了孩子的真性情,父母要感到欣慰,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做的是他自己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为了做个乖学生而压抑自己,通过孩子的真实表现我们父母和老师才能真正的去了解孩子、去帮助孩子。孩子做了真实的自己,我们才能去因材施教。

3、家长和老师做好沟通,最好让孩子的座位调整到距离讲台近的地方,老师在课下要肯定孩子的优点,同时对他讲明白老师每节课都在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要让老师看到他在认真听课哦!如果孩子做到了认真听讲,老师要及时的表扬一下!

5、家长要关注到孩子小小的进步,比如孩子原来做作业坐10分钟,现在可以坚持坐12分钟,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美 ,赞美时要说出孩子具体的行为以及家长的感受,这样孩子就会从内心里自觉产生改变的动力;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赛,比如妈妈在洗衣服的过程中,孩子能不能把数学作业做完,激发孩子的好胜心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协商,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写完作业孩子可以做他自己喜欢的事;避免家长通过严厉的手段来消除,这往往会引起孩子消极的情绪反应,甚至产生对抗的逆反行为。

7、家长要注意孩子是否理解能力差,上课学习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引起注意力分散,小动作多。如果是听课能力差,在听讲过程中获取知识比较慢,老师讲的知识不能进入孩子已有的知识结构,使孩子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故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现象。应当提高孩子的听知觉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能够跟上老师的上课步骤,他们的注意力就能集中了。

9、 从依恋关系方面看,孩子是否存在不安全依恋,比如1~3岁被寄养在爷爷奶奶那里,与母亲分离,这种焦虑不安在躯体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用做小动作来抚慰自己的不安,烦躁的情绪。最后检查一下孩子的内心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11、日常家长和孩子可以做一些亲子互动游戏,心理剧角色扮演,示范指导孩子上课时该如何做。 多做一些提高注意力的练习,如拼图、走迷宫,找相同找不同,数字复读等。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就是在他的最近发展区设立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让他去努力克服,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去陪伴他支持他,不要限制他,去发现他身上更多的优良品质,鼓励支持他去探索,慢慢培养他的掌控感,成就感,他就会养成一个自信的品质,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