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拔罐:[59]痤疮的拔罐疗法

2025-10-30 14:01:14

  痤疮是指人体的面部、胸部、肩颈部、背项部的局部皮肤表面出现的,形如粟米,分散独立,分布与毛孔一致的小丘疹或黑头丘疹,用力挤压,可见有白色米粒样的汁液溢出,且此愈彼起,反复出现,又称肺风粉刺。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脂腺疾病,因青春期性腺成熟、睾丸酮分泌增加、皮脂腺代谢旺盛、排泄增多,过多的皮脂堵塞毛囊口,经细菌感染而引发炎症所致。本病也可因过食脂肪、糖类、消化不良等因素而引发。在青春期过后,约30岁大多可自然痊愈。一般分为肺经蕴热、胃肠湿热、瘀血阻滞3型。

肺经蕴热

    症状

    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燥。

    治法

    (1)选穴 大椎、风门、肺俞、曲池、合谷。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百病拔罐:[59]痤疮的拔罐疗法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胃肠湿热

    症状

    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伴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黏滞不爽。

    治法

    (1)选穴 大肠俞、天枢、曲池、合谷、内庭。

    (2)定位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侧髂前上棘之连线与脊柱之交点即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曲池:见前。

    合谷:见前。

    内庭: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曲池、内庭两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在曲池穴上拔罐,以有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瘀血阻滞

    症状

    痤疮日久,粉刺、脓包都有,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

    治法

    (1)选穴 膈俞、合谷、血海、委中、太冲。

    (2)定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合谷:见前。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l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 (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膈俞、委中、太冲3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在膈俞、委中两穴上拔罐,以有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严禁用手挤压皮疹,以免引起继发感染,遗留瘢痕,有碍美容。

    本病以脂溢性为多,治疗期间禁用化妆品及外擦膏剂,宜用温水硫磺肥皂洗面,以减少油脂附着面部而堵塞毛孔。

    治疗期间多休息,避免过食脂肪、糖类食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常。

(共篇)上一篇:产后缺乳的拔罐疗...|下一篇: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