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

2025-06-13 06:59:57

1、手法一:直推法直推为从某一点起,沿直线推向另一点,即单方向直线运动。技术要领:1、拇指 ,并拢的食中指或食中无名指紧贴皮肤。沉肩、垂肘,轻快推动。2、频率多在200次/分钟左右。3、要求顺穴位、顺经络、顺纤维、顺趋势。临床应用:1、用于线性穴位。如开天门、清天河水等2、向心推为补、为升、为温;离心推为泻、为降、为清

小儿推拿手法

2、手法二:旋推法旋是回旋,推有移位。旋推为表面有摩擦,同时带动深层组织回旋运动。技术要领:1、前臂摆动,手腕放松,蓄力于指,力度稍重,“ 皮动肉也动"2、频率较快,可达160—260次/分。旋推轨迹多为圆形。3、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临床运用:只用于手指螺纹面。如补脾经、补肾经,清肺平肝、心肝同清等

小儿推拿手法

3、手法三:分推与合推法同时蒉翟蛳庹从中央向两边推,如“<一·一>"为分推,又称分法;从两边同时向中央推动称合推,又白镢梧螂称合法。技术要领:1、两侧用力对称,部位对称,速度均一2、轻快而不滞,频率120—200次/分3、头面、手腕多用拇指,背部、腹部可用拇指、多指或大鱼际。临床应用:分推即“分阴阳",合推即“合阴阳",有调节阴阳、气血、寒热之功。分推法多用于起式,能分别阴阳,分理气血,激活经络与穴位,还能消积导滞,化痰行气。合推与之同功。

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

4、手法四:摩法较轻的环形运咿蛙匆盗动为摩法。 可分为单指摩法、多指摩法和掌摩法。技术要领:1、要求轻贴皮肤,轨迹为圆形运动。2、圆周各处操作力度、速度均匀。食中无名三指摩时,手指应并拢3、力度较轻,不带动深层组织运动,古人谓“皮动肉不动"。临床应用:1、摩法力度很轻,患儿感觉舒适。摩囟门、摩中脘、摩关元、摩神阙等为温补,用于体虚。摩中脘。摩腹又能消食化积行气,用于脘腹胀满、肠鸣腹痛等2、古人谓缓摩为补,急摩为泻3、摩法方向古有“ 左转补兮右转泻"之说。 后人多采用顺时针为补 , 逆时针为泻。

小儿推拿手法

5、手法五:运法由此往彼的弧形或环形运动。有拇指运或食中无名三指运。技术要领:1、弧形或圆形轨迹要流畅,不要突然转折、中断、停止2、弧形运作可始终沿一个方向,也可来回运作3、古人谓“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频率为80-120次/分钟。临床应用:1、用于弧形和圆形穴位2、 运者,运输,有转运、输送之意。 能平衡起点与终点关系 , 如运土人水和运水人土;也是祛邪导滞的重要方法,如运中脘,运太阳,运腹等3、因其摩擦产热而适用于虚寒证,如运丹田。

小儿推拿手法

6、手法六:揉法吸定基础上的回旋运动称为揉法。 临床有拇指揉 、 多指揉 、掌根揉和鱼际揉等。技术要领:1、 指下吸定 , 不得移动,古人谓“ 肉动皮不动"。2、沉肩、垂肘、腕部放松。临床应用:1、揉法柔和舒适,最能放松2、因其力度、部位、频率、方向和深浅随证而变, 最大限度满足个体病情,针对性强,古人谓“揉以和之"言其调和阴阳与气血3、指揉法多用于点状穴位,常与点、按、振等法结合, 形成3或5 揉 1 点 ( 按、振 )定式。掌揉法多用于腹部,消散力强 , 是治疗小儿腹痛、腹胀、食积、便秘等的重要方法。鱼际揉多用在面部。

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

8、手法八:掐法掐以甲入。甲是指甲,入为刺入,即以指甲刺入皮肤,又称“切法"、“爪法"、“指针法"。技术要领:1、快进快出;垂直施力。临床应用:1、急救醒神。如掐人中、掐攒竹、掐合谷、掐涌泉、掐老龙、掐精威、掐五指节等。2、借其强刺激发汗祛邪,用于外感。如掐耳背。3、中病即止 ,严格控制次数 , 不宜作为常规手法 , 不要掐破皮肤。

小儿推拿手法

9、手法九:捏法临床有两种术式倦虺赳式。 其一为以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从下向上推进;边推边以拇指与食中二指捏拿起脊旁皮肤;另一法为“冯氏捏脊流派"手法。技术要领:1、均从龟尾向上推进,直至大椎。2、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力度要恰当。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得太松则不易提起皮肤。推进与捏拿要流利。3、一般捏脊法多捏3遍以上,冯氏捏脊为6遍。最后1遍操作时,每捏3提1,提时力度深重,多有皮肤与筋膜剥离声响临床应用:1、攻补兼施,能明显增强小儿体质2、两种捏脊疗法操作方法和作用部位有别。由于手的惯常定式使第一种术式主要刺激脊旁,第二种术式(冯氏捏脊)主要刺激脊柱。脊旁多与夹脊穴和背俞穴有关,正中则偏重督脉。故普通捏脊术长于调理五脏,冯氏捏脊术温补功著。3、消积化痰行气。尤长于治疗疳积,临床又称为“捏积"4、捏3提1强度大,小儿多哭闹,应最后操作。且不强求弹响。

小儿推拿手法

10、手法十:捣法节奏性敲击穴位的方法称为捣法。可用屈曲的中指端或食中指指间关节髁击打。技术要领:1、瞬间作用,快落快起,节奏感强。2、小儿穴区太小,应注意部位的固定和击打的准确性。临床应用:1、用于点状穴区,特别是四肢关 处,能活络 关、镇惊定志,如捣小天心2、用于头部、额部,嘣嘣声响,与弹法同功,能醒脑开窍。用于小儿遗尿、抽动症、多动症及鼻炎、鼻窦炎、耳鸣耳聋等

小儿推拿手法

11、手法十一: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分为拇指与食中二指的三指拿,拇指与其余四指的五指拿。技术要领:1、沉肩、垂肘,朝后上方拿起。2、同时或交替拿起,快拿快放,节奏感强。临床应用:1、重要的放松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功,用于肢体疼痛、强直,肩背酸楚等,如拿颈肩部2、方向为向上向外,有升提气机,发散外邪的作用,如拿风池3、腹部拿法减肥助消化。提拿肚角,镇痛良效。拿肩井为常用收势。

小儿推拿手法

12、手法十二:捏挤法以双手拇、食二指对称置于穴位四周,同时用力向穴位中央推挤称捏挤法。技术要领:1、两手四指对称。穴位在中央,四指在穴位周围正方形四个角上。捏挤时, 四指沿正方形对角线同时向中央发力。手指在皮肤表面并无摩擦,而是推挤皮下组织。临床应用:1、强刺激手法 , 其刺激量比常规推拿手法强 , 比取痧法(刮痧、拧痧、扯痧) 轻。与取痧同功 , 用于小儿发热、中暑、神昏、感冒等2、消导之力强,用于食积、痰浊、流涎、肥胖等证。

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