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好的游西塘
西塘有三大特色:“桥多、弄多、廊棚多”。从这几个方面去欣赏西塘,更能感受到西塘的江南风情。
介绍
1、桥多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至1998年,全镇共建桥104座。自宋以来,西塘已建有安仁桥、安境桥、五福桥、永宁桥等11座。清代又建有卧龙桥、渡禅桥、来凤桥等。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桥梁工艺精湛,至今保护完整,具有观赏价值,自古誉为“卧龙凌波,彩虹飞架”。有的桥梁还有着动人的传说故事:
2、卧龙桥 该桥为单孔步级石桥,全长31.46米,宽5米,高5.5米,全镇最有名的一诙孑懿篡座桥。据史料记载,卧龙桥最初建于明代,但当时仅是一座小木桥,每逢雨天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相传清匙鹳璋混康熙年间,桥旁居住一位姓朱的竹篾匠,生性善良,他看到老百姓雨天过桥时的困难,心里很不好受。一天,他亲眼看见一位孕妇过桥时落水而死,就立志募捐造桥。他别无他途,只得削发为僧去化缘,取名广缘,以铁链穿肩,苦行奔走十余年,终于募得白银三千余两,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开始动工建造石桥。他因化缘积劳成疾,未曾完工就得病而死。广缘和尚死后十日,石商运来了一批据说是广缘五天前订购的石料,镇上工匠个个惊诧,说广缘和尚已在十天前亡故。无论此事是虚是实,但不久便传遍了整个西塘镇,远近居民纷纷捐助,没有多少时间就将卧龙桥建成了。

4、送子来凤桥 此桥是座廊桥,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道光十五年(1836年)重修,据说当时桥快建好的时候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大鸟飞来停在桥顶,包工头图个吉利,取名来凤桥。桥刚建成,居住在桥边的一户人家生了个儿子,以为是新桥带来的祥瑞,当地百姓又称此桥为送子桥。先来凤后送子,因为重男轻女所以倒过来叫送子来凤桥。走这座桥还有点讲究,古人讲究阴阳学,南阳北阴,古时男为阳,女为阴。此桥南面一边是阶梯,北面一边是斜坡。男子当然走台阶步步高升,女子三寸金莲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老人们说:“新婚夫妇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要是有婚后还未得子的,不妨也来走一走。国际影星《廊桥遗梦》的女主角梅利尔来到西塘,也走了这座廊桥。

6、万安桥好莱坞大片《碟中谍三》的最后场景拍摄地,极具水乡浪漫色彩。位于中国酒文化博物馆附近。

9、最长的弄:位于北栅街的四贤祠弄,全长236米。
10、最窄的弄:位于环秀桥边上的野猫弄,最多30公分,是两幢房子中间的一条缝。
11、最宽的弄:位于烧香港北高阶沿李宅的大弄,可并排走5.5人。
12、最短的弄:位于明清木雕馆所在的余庆堂内的宅弄,全长不过3米。
13、廊棚多
14、传说一 在西塘塔湾街里有一胡姓商户,店主胡氏年轻守寡,艰难地支撑着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和一家三开间的铺子。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有一个水豆腐晗盏佳巷摊,摊主姓王,家中排行老二,王二年轻力壮,老实厚道,只是家境贫寒。他见胡氏艰难,便生同情之心,帮着她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离不开他,但又难以启齿表示这份情意。于是她煞费苦心想出一个办法,一日她请来木匠,借修缮店铺之机,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起来。这么一来,王二即可免受日晒风吹,又能在雨天照常摆摊,两个同在一个屋檐下,感觉就像一家人。不想廊棚建好后,胡家铺子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于是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下来,竟连成一线,以致后来成为一种西塘独特的建筑式样。后来老百姓知道这层意思后,便给廊屋取名为廊棚,意思是为郎君而建造的棚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