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详解
1、 洛克定律 确定目标,专注行动 有目标才会成功 目标,是赛跑的终点线,是跳高的最高点,是篮圈,是球门,是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所要达成的自己,是奋斗的方向。没有目标,人就会变成没头的苍蝇,盲目而不知所措。没有目标,你终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没有目标,你就很难与成功相见。 人要有一个奋斗目标,这样活起来才有精神,有奔头。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无聊至极的人,就是因为没有目标。从小就要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一个目标,然后不断地向它靠近,终有一天你会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从小就糊里糊涂,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那这一生也难有作为。每个人出门,都会有自己的目的地,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漫无目的地闲逛,那速度就会很慢;但当你清楚你自己要去的地方,你的步履就会情不自禁地加快。如果你分辨不清自己所在的方位,你会茫然若失;一旦你弄清了自己要去的方向,你会精神抖擞。这就是目标的力量。所以说,一个人有了目标,才会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关于“目标”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和环境等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90%的人没有目标,6%的人有目标,但目标模糊,只有4%的人有非常清晰明确的目标。20年后,研究人员回访发现,那4%有明确目标的人,生活、工作、事业都远远超过了另外96%的人。更不可思议的是,4%的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了96%的人所拥有财富的总和。由此可见目标的重要性。自己要到哪里去,否则你永远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要成为职场中的强者,我们首先就要培养自己的目标意识。古希腊彼得斯说:“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古罗马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没有目标的人在为有目标的人达到目标”。因为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的人就好像有罗盘的船只一样,有明确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能跟随着有方向的船走。 有目标未必能够成功,但没有目标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博恩·崔西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顶尖的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而是设定了目标才成功。目标是灯塔,可以指引你走向成功。有了目标,就会有动力;有了目标,就会有方向;有了目标,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未来。

3、 墨菲定律 与错误共生,迎接成功 不存侥幸心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众所周知,人类即使再聪明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缺。正如所有的程序员都不敢保证自己在写程序时不会出现错误一样,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这也是墨菲定律一个很重要的体现。 想取得成功,我们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想方设法回避错误,而是要正视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让错误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关于这一点,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次,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一味地悲伤叹惋,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 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实上,我们主要是从尝试和失败中学习,而不是从正确中学习。例如,超级油轮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沿岸爆炸后,成千上万吨的油污染了整个海面及沿岸,于是石油公司才对石油运输的许多安全设施重加考虑。还有,在三里岛核反应堆发生意外后,许多核反应过程和安全设施都改变了。可见,错误具有冲击性,可以引导人想出更多细节上的事情,只有多犯错,人们才会多进步。假如你工作的例行性极高,你犯的错误就可能很少。但是如果你从未做过此事,或正在做新的尝试,那么发生错误在所难免。发明家不仅不会被成千的错误击倒,而且会从中得到新创意。在创意萌芽阶段,错误是创造性思考必要的副产品。正如耶垂斯基所言:“假如你想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准备。” 现实生活中,每当出现错误时,我们通常的反应都是:“真是的,又错了,真是倒霉啊!”这就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可以逃避“倒霉”、“失败”等,总是心存侥幸。殊不知,错误的潜在价值对创造性思考具有很大的作用。 人类社会的发明史上,就有许多利用错误假设和失败观念来产生新创意的人。哥伦布以为他发现了一条到印度的捷径,结果却发现了新大陆;开普勒发现了行星间引力的概念,却是偶然间由错误的理由得到的;爱迪生也是知道了上万种不能做灯丝的材料后,才找到了钨丝…… 所以,想迎接成功,先放下侥幸心理,加强你的“冒险”力量。遇到失败,从中汲取经验,尝试寻找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5、 鲁尼恩定律 戒骄戒躁,做笑到最后的大赢家 气怕盛心怕满,工作中要戒骄戒躁 有一天,孔子带着自己的学生去参观鲁桓公的宗庙。在宗庙里,他看到了一个形体倾斜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就向守庙的人询问:“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一听,接着说:“我听说这种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而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完,扭头让学生们往里面倒水试试。学生们听后舀水来试,果然如孔子所说的。水装得适中时,它就是端正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就会翻倒;而等水流尽了,里面空了,它就倾斜了。这时候,孔子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唉!世界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我们的心也像这欹器,自我评价太低就会抬不起头做人,自我评价适中就会积极面对人生,自我评价过高就会四处碰壁。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做人要有长远眼光,不能被一点小小的成就绊住了前进的脚步,而导致最后的失败。 张军和李静是大学同班同学,两个人一起应聘到一家公司。论实力,李静根本不是张军的对手。本来理工科就是男强女弱,张军在计算机方面又有超强的天赋,而李静恰巧又长了个“不开窍”的脑瓜,所以他们俩之间的差距就更大了。可是进公司半年后,李静却意外地比张军先升了职。 其实,这也不奇怪,正如“龟兔赛跑”一样,实力强的不一定最后就会赢。张军自恃能力很高,在这样的公司根本不需要再学习和进修,他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应付一切工作。不仅如此,他对待工作也是马马虎虎,觉得交给自己的工作有辱自己的智商。而李静则知道自己实力不行,所以工作后依然不断地继续学习深造,对于上级交下来的每一项任务都认真对待,还乐于向身边的人请教。所以,出现李静先升职的现象是必然的。如果张军再不反省,还是那样的工作态度,那么最后可能会遭遇辞退的命运。哪个公司都不需要这种眼高手低、骄傲自大的员工。 气怕盛,心怕满。这是因为气盛就会凌人,心满就会不求上进。真正成功的人都极力做到虚怀若谷,谦恭自守。一个人成功的时候,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趾高气扬,那么他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当迪普把议长之职让出来,以拥护林肯政府的时候,在一般人看来,由于他对党的贡献,不知该受到多么热烈的欢呼、称赞才好。他说:“傍晚我当选为纽约州州长,一小时之后又被推选为上议院议员。不到第二天早晨,好像美国大总统的位置,便等不及让我的年纪足够后就落到我头上了。”他用这种调侃,善意地批评了别人对他的夸大赞扬。虽然迪普那时很年轻,但是头脑却很清醒,并不因为别人对他的那种夸张的称赞而自高自大。即使在那时,他还是能保持他那种真正的伟大的特性——不因为别人的称赞而趾高气扬。

7、 需求定律 欲取先予,以退为进 满足他人,成就自己 最会经商的犹太人在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食品交易时,会背诵一段著名的祷告:人们通过这些言语来感谢上帝创造出这些不完善和拥有众多需求的人。这些祷告让犹太人意识到,帮助别人满足需要或克服别人身上的不足,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生活方式。当你满足了顾客、消费者和老板的需求,无论你是一名拉比还是一名宗教组织者,接受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这些钱是你满足别人需求的见证。 其实,无论是在商业行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尊重和满足他人的需求,同时你的需求也会得到满足。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有某种个人的需求,那么就要去先满足别人的需求。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懂得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第一的宗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海尔始终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研发相应的产品,让消费者用上适合的产品,自己才能获得丰硕的收入,这就是“欲取先予”的真谛。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要获得成功,都要明白欲取先予这个道理。有些人总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想付出,只想回报,他们不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些人总是处心积虑地计划着占别人的便宜,这种人迟早会被现实教训,贪小便宜,吃大亏。有些人总是处处替别人着想,先人后己,这样的人往往会得到很多,不仅是尊重、名望,还有财富。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吃亏学。看起来你是吃亏了,其实你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并且对方还很高兴地自愿让你满足。 每当你给别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也会还你一个微笑。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得先怎么样对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