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什么意思

2025-05-09 11:25:12

“虚妄”,是佛家语,无实曰虚,反真曰妄。就是既不真,也不实,不真实,不存在。这两句诗,是说,绝望是不真实、不存在的,绝望里藏哉捐岳觥着希望,希望里藏着绝望。绝望和希望都是虚妄的,都是不真实的。生活有时使人失望,有时给人带来希望,既然如此,还是应该相信希望。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句话出自裴多菲·山陀尔1947年7月17日致友人凯雷尼·弗里杰什的信。后鲁迅在散文诗《希望》中引用。

《希望》中写否定“自欺的希望”而肯定“真正的希望”。面对“寂寞”,作者只有自己“肉薄暗夜”。对于那些庸禄、无聊的青年,作者引用裴多菲的《希望》之歌,加以否定;又以裴多菲为爱国而战死的事例和他的另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说明在另一部分像裴多菲一样的青年身上,是存在着肉搏黑暗的“真正”的希望的。这里,分明表现了作者对青年群体的清醒认识。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鲁迅散文诗《希望》简介

《希望》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这首诗以直抒胸臆为基本笔法,结合运用象征隐喻,通过繁富的意象,生动地呈现了主体的情感体验。同时频繁使用“然而”等转折词语,造成宛曲周致的抒情语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错综复杂的心情,感受和思想矛盾。

名家点评《希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开发:全篇诗意葱郁。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感情线索,希望与绝望起伏交错,造成文势的跌宕起伏。感情基调凝重、悲壮。语言凝炼、形象,诗味隽永。

著名学者汪晖:一旦“希望”本身的意义遭到怀疑,“绝望”也便随之消失,因为它也属于未来,属于“寻找”与其“结果”的背逆。由此,《野草》达到了其哲学的顶峰:“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以“虚妄”的真实性同时否定了“绝望”与“希望”,把生命的全部意义归结为人的现实抉择:“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从而构建了一套即便面对双重“绝望”和“虚无”也能据以生存和抗战的这些——“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希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虚妄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