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南昌中考物理难题解析
本文对2011~2013年江西南昌中考物理卷中几道带“坑”的题目进行讲解。
2011年第19题第一问(南昌卷)
1、题目:我们知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这一特点,请在如下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大致画出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图像。

4、总结:这道题目对于掌握了跟凝固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同学而言没有太大难度,唯一难的地方在于:图中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时间。若把它当作平时的题目来做,就很可能误认为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温度(因为平时做的练习题中都是这样的),导致画出如下图所示的图像。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做题的同学要看清图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什么,不要思维定势,导致做错。(至于凝固相关的基本概念这里就不赘言了)

2、解析:这是一道常见的动态电路的分析题,根据电路图及开关的闭合、断开,分析灯泡之间的串、并联情况,进而用串、并联的公式求出答案。
3、答:(1)S2闭合、S1、S3断开,L1断路,L2、L3串联∵U2实=U2额=6V∴L2正常发光∴P2实=P2额=12W(2)S1、S3闭合,S2断开,L2断路,L1、L3并联∵小灯泡电阻不变∴R1=U1额²/P1额=(6v)²/6w=6Ω(3)S1、S2、S3闭合,L2短路,L1、L3并联∵因为L3两端电压远高于其额定电压∴L3烧坏即此时L3的实际功率为0W
4、总结:这道题作为一道动态电路的分析题来说难度中等,只要根据开关的闭合、断开明确灯泡之间的串、并联情况就可以很朕炔损腱轻松地解题。但是,这道题并没有那么容易拿全分,因为在第(3)问中,电源电压被调节为18V,而18V远大于L3的额定电压6V,所以L3的灯丝会因为通过的电流过大而烧断,从而使得L3断路,这么一来L3两端的电压、通过L3的电流均为0,L3的实际功率也就为0了。注意一下:一般地,我们默认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不超过灯泡的额定电压的1/5时,灯泡正常发光,一旦超过1/5,就默认灯丝烧断、灯泡断路。
2013年第24题(南昌卷)
1、题目: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一标记A(如图甲所示),然后用大小为F的拉力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总重为G的钩码。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时,瑞瑞同学在与动滑轮相切的细绳上作另一标记B,并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2H(如图乙所示)。(不计摩擦与绳重)求:(1)动滑轮的重力G1。(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减少钩码的个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如何变化?

2、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物重由三股绳子承担(即n=3),拉力F等于物重和动滑轮总重的1/3,F=(G1+G)/3,即 G1=3F-G。(2)因为此题中的滑轮是竖直放置的,所以W有用=GH,W总=3FH,那么η=(W有用/W总)*100%=(GH/3FH)*100%=(G/3F)*100%(3)减少钩码的个数时,物重G减少,则GH减少,即W有用减少,又因为W总不变,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降低。
3、答:(1)由图可知:n=3,F=(G1+G)/3,G1=3F-G(2)η =(W有用/W总)*100%=(GH/3FH)*100%=(G/3F)*100%(3)机械效率会降低
4、总结:做此类用滑轮组提重淦甓特猩物有关的题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认真看图,明确相关数据。如看完图后就应知道承担物重的绳的股数、袤梧闷锆钩码上升的高度、做的有用功和总功等。这道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在图中把A、B两个标记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标出来,为2H,而概念不清的同学就会把它当作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进而用它去求总共。其实不然,这个数据只是用来迷惑考生的,因为从图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动滑轮上有3股绳子,那么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钩码上升高度的3倍,即3H,而非图中标注的2H。由此,同学们在今后做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所给的条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的概念,判断该条件是否有用、是否能用。(注:此题跟2016年南昌中考物理卷中的第7题很相似,只是考查形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