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应对BB常见病
孩子一生病,全家奔医院。一发烧就要输液,一腹泻就吃止泻药,一咳嗽就服抗生素……常听一些医生说起,有的家长因为缺乏育儿知识,对孩子的常见病处理过头,时间长了,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对药物产生耐受性,体质下降。作者特向医生请教,看看他们是如何护理孩子的三大常见病的。

2、腹泻别急着用止泻药出镜医生:吴文职务:上海中医药大学汴渝笪沫附属龙华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和下午出镜宝贝:女儿黄嘉悦年龄:10岁幼儿园中班那年,一次吴医生全家去吃喜酒,当天晚上回来小嘉悦说肚子疼,上厕所后发现大便呈糊状,有酸臭味。由于小儿没有自控能力,去餐馆吃多了,消化不良导致轻微腹泻是正常的。当时医生妈妈没有给嘉悦吃药,就是多喝点水,早早地休息了。但是半夜,嘉悦又上厕所,发现两次大便都转为水样,而且肚子依然痛,身体也有点发热。吴医生给她量了体温,发现她体温是38℃,这时,医生妈妈就考虑有急性肠炎的可能,于是送嘉悦去了医院。去了医院后,验大便,发现白细胞并不是很多,医生给嘉悦开了点消炎药和止肚子痛的脐贴。然后医生妈妈就带嘉悦回家养病。嘉悦那几天的饮食基本上是各种清淡的粥、烂糊面等。三天之后,嘉悦就康复了。针对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腹泻就使用止泻药、消炎药的情况,吴医生说,如果没有出现水样大便,或者大便里面有粘冻、血,而且次数不超过三次,就不要急着用止泻药,最好靠饮食慢慢调理孩子的肠胃。一方面,因为孩子的腹泻有可能是吃得太多不消化引起,也可能是胃肠型感冒。前者不需要吃药,后者需要治疗感冒。还有一些小婴儿腹泻,可能是由于更换奶粉或添加辅食等,如果没有伴随症状,一般咨询一下医生就可以。另一方面,有些矿石类的止泻药物容易引起便秘,可导致大便不调。如果孩子经常大便不正常,中医建议用健脾的药来调理,但需要由专业儿科医生开方。也可以给孩子吃点肠道益生菌,不过家长在给孩子服用益生菌的时候有不少误区,有的用开水冲泡,有的和抗生素、消炎药一起吃。其实,不少益生菌在高温下会被破坏,有些益生菌和抗生素共同使用会被后者杀灭,如果一定要两个都吃,至少要间隔2小时。以下情况要去医院1、孩子腹泻,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大便。看大便的形状和次数,如果偶尔腹泻,一次两次不成形,那可能是吃多了,不消化。但如果大便呈水样,有血、脓、粘冻等,就需要去医院化验,看有没有炎症。2、对伴随症状的观察。如果腹泻的同时,出现呕吐、腹痛、发烧等,最好去医院。因为有可能是急性胃肠炎、菌痢等,而不是单纯的消化不良,家长可以回忆一下是否吃过熟食、不洁食物。误区腹泻以后,不要给孩子吃生冷、高蛋白、高脂肪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有些家长看孩子腹泻后变瘦了,没有完全康复时就给他们吃高营养的食物,结果造成肠道负担过重而加重腹泻症状。还有很多孩子腹泻后胃口大减,但奶还是愿意吃,父母就给他们喂配方奶、牛奶或酸奶。但是这些奶制品中有较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如果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父母可以把奶粉稀释后喂养,有利于肠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