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带您骑行游北京:[1]游历北京九门
游历北京九门,了解荣亻趾渡老北京历史
前门:元称丽正门,京人俗称"前门",与地安门(俗称后门) 南北呼应。瓮城中关帝庙为九门之首,故人称"正阳关帝"。正阳门因皇帝龙车出入此门,正阳门又称"国门"。走“龙车”。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专用的,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阳门。正阳门也叫前门,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就是在这里。“大前门”香烟也是由此而得名,您还记得那烟盒上的图案吗?对,那就是威风凛凛的正阳门,反面的图是建于明正统4年(1439年)的箭楼。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以瓮 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 商望门生畏。"崇文铁龟"之名遍响京都。走酒车,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清朝那时候京城卖酒的招牌得写“南路烧酒”,意思就是说,我上过税了,我的酒不是盗版,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产权一说呢,呵呵。清末的杨柳青年画,有一幅叫做《秋江晚渡》。它的画面上画着酒幌,上面写着“南路”、“于酒”等字样,反映的就是这种全民纳税的良好风尚。以前的崇文门外,东北方向有一只铁龟,造型很是古朴,据说这一段儿护城河的桥下有一个海眼,于是人们就用一只乌龟来镇住海眼,保护北京城的平安。
东直门:元祟仁门,此门为京华九门中最贫之门,以郊外盆窑小贩,日用杂品占据瓮城为主,但瓮城庙中的药王雕像极为精细, 市人称"东直雕像"。走砖瓦、木材车。过去的砖窑都设在东直门外,从南方运来的木材也从东直门进城。实际上,东直门不仅仅只是走砖瓦、木材车,它走各种各样的车,要是硬给起个名字,那就是,东直门走百姓车。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德胜门: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乾 隆四十三年,天大旱颗粒无收,年末清高宗去明陵,至德胜门,时逢 大雪纷飞,除去一年之暑气,高宗龙颜大悦作御诗立"祈雪"碑碣一 通,有黄顶碑楼,碑之高大,令其它诸门的石刻难以比拟,故人称: "德胜祈雪"。走兵车。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可是,北京城人称“宣武午炮”却不说“德胜午炮”,估计可能是宣武门杀人总在午时,炮声一响人头落地,比德胜门有名的缘故吧。德胜门瓮城内的珍品,应当要数立在中间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石碑,镌有乾隆帝六十二岁时(1797年)的御制诗。这位当时的太上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在“德胜”二字上很是抒发了一回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