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中数字的应用(2)

2025-05-07 04:18:51

二是形成强烈对比

有人说,比较出新闻。对比越强烈,反差越大,新闻就越有冲击力、震撼力。《光明日报》(1979年8月5日)有一条标题《错批一 人误增三亿》可谓经典之作。

此文报道的是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平反的新闻。马寅初曾在50年代提出了“新人口理论”,但被当作资产阶级理论受到批判,而造成我国人口急剧膨胀。以上引入数字的标题,与当时大多数报纸的标题《北京大学为马寅初先生彻底平反》相比,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0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条标题与上题可谓异曲同工:只因两块五害死三条命杀死小学生的罪犯伏法这篇新闻的内容是,河南洛阳三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玩游戏机时超支了2.5元,黑心的游戏室老板丧心病狂地把三名少年杀害并移尸荒野,焚尸灭迹。日前经法院判决,游戏室老板被执行死刑。标题中“两块五”与“三条命”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令人触目惊心。又如,《羊城晚报》(2000年3月15日)有篇新闻是:一篇诽文竟累500万学童此文披露的是香港一周刊因刊登诽谤希望工程的文章而导致1994年度希望工程在香港的捐款损失3000万元,500万失学儿童成为无辜受害者。“一”与“500万”的强烈对比,发人深省。

三是显奇添趣

有言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现实生活的奇闻趣事中,有的是因其数字而形成的。在标题中引用这些数字,可以凸现其奇巧,增添情趣,吸引读者。《中国青年报》(2000年3月28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投诉民警电话开通一个月北京110每天110主题中两次出现“110”,其含义是什么?读者不由得再往下看:“北京市公安局警务督察队与所属分县局警务纠察队于2月25日建立了110报警联动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受理群众对正在发生的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投诉。开通一个月,共接到各类投诉电话3529个,平均每天110个。”读到此处,方知题中之义。此虽属天然巧合,却也平添情趣。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