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土豆的年代,满药典上写着“吃人”
1、典型的火焰哥特式承重,说明“老汉莎”定位在14~15世纪,中世纪“电音”绞弦琴,所以时间可进一步缩窄到14世纪晚期

3、房梁上的彩绘虽然那时候借助航运贸易,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城市大兴土木,又建教堂又是市政厅,但从料理里面主食的口感上来讲,还是不建议穿越,除非口腔比较皮实。所以,号称自己是中世纪风格的馆子,也绝对不敢拿真·中世纪料理出来,毕竟欧洲人民终究还是需要土豆、西红柿、南瓜、红薯、玉米、花生……

5、当年只有烛光照明,所以室内也设计得很昏暗如果确实喜欢鹿肉倒是更值得穿越,只是一定要分清楚elk、moose和reideer的区别。事实上连很多中西南部的欧洲人都分不清楚,我们还曾经手把手地教一个法国妹子怎么从角区分这三种鹿,但是最后她也没点对。

7、吃鹿肉的话,最好是配上泡了醋栗的白酒——就是现在“驯鹿的眼泪”的原型,现在多用伏特加,不过这边度数太低,据说是天冷发不起来。因为古代没有净化水的设备,自然水体尤其城镇边上污染很重,中古欧洲的啤酒是当水喝的,中国是加热了(和/或泡茶),所以欧洲人除了喝汤、咖啡、热酒(一般红酒,也有热白兰地)之外是不会喝热水的。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85
阅读量:74
阅读量:34
阅读量:88
阅读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