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土豆的年代,满药典上写着“吃人”
1、典型的火焰哥特式承重,说明“老汉莎”定位在14~15世纪,中世纪“电音”绞弦琴,所以时间可进一步缩窄到14世纪晚期
2、不过那时候哥伦布还没有出生,土豆还在安第斯山,还轮不到瑞典“挟土豆以令波罗的海”。汉萨同盟的传统料理依然是燕麦和黑麦,因为过了立陶宛,小麦就长不起来了——卡在相同纬度上的英国有个著名的地图炮“燕麦在英格兰是喂马的,在苏格兰是喂人的”,说的也是这件事情。
3、房梁上的彩绘虽然那时候借助航运贸易,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城市大兴土木,又建教堂又是市政厅,但从料理里面主食的口感上来讲,还是不建议穿越,除非口腔比较皮实。所以,号称自己是中世纪风格的馆子,也绝对不敢拿真·中世纪料理出来,毕竟欧洲人民终究还是需要土豆、西红柿、南瓜、红薯、玉米、花生……
4、传统爱沙尼亚的Main course是鱼(尤其鳎目)、野猪和血肠。普遍是要蘸酱的,不过番茄酱没有,想要还得现去忽悠西班牙驱逐绿衣大食再说。目前有的酱只有酸死人的醋栗和茶藨子——蔗糖也没传来呢,只有蜂蜜腌的。
5、当年只有烛光照明,所以室内也设计得很昏暗如果确实喜欢鹿肉倒是更值得穿越,只是一定要分清楚elk、moose和reideer的区别。事实上连很多中西南部的欧洲人都分不清楚,我们还曾经手把手地教一个法国妹子怎么从角区分这三种鹿,但是最后她也没点对。
6、麋鹿最好吃,驯鹿其次,但是如果驯鹿做成全熟就会很柴,因此烂瘀佐栾这两种最好按照牛排的吃法来吃,五分熟最好。——好了,elk,罪焐芡拂moose,reindeer,现在有三选二的机会,你能点对肉么?所以法国妹子点错了,点成了驼鹿,最后实在塞不下去了。尤文图斯点的是最保险的驯鹿(因为这个最常见也确实认得),也没觉得好吃成啥样,最后还是在我们吃完了之后,店小二才剧透Elk其实最好吃。
7、吃鹿肉的话,最好是配上泡了醋栗的白酒——就是现在“驯鹿的眼泪”的原型,现在多用伏特加,不过这边度数太低,据说是天冷发不起来。因为古代没有净化水的设备,自然水体尤其城镇边上污染很重,中古欧洲的啤酒是当水喝的,中国是加热了(和/或泡茶),所以欧洲人除了喝汤、咖啡、热酒(一般红酒,也有热白兰地)之外是不会喝热水的。
8、满药典上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从传统意凶及淄靥义上来讲,人们往往喜欢将“中药”和“西药”对立,而枉顾巫术对现代科学,现代科学对医学的推动。欧洲也有“中药”,现在还在沿用的主要是各种治感冒的偏方,而再古老一些,就确实黑暗了——比如泥炭化的人手,倒也确实是真·黑色的。万物都能当药,放在香料那里确实不算意外,然而波罗的海地区多的不是香料,再挖下去,沼泽里啥玩意都有,既然能挖到琥珀,也能挖到猛犸象牙,也能挖到莎草泥煤,还能挖到泥炭化的尼安德特人和现代智人祖先(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