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1、一,松而不散,是练习太极拳主要要诀之一,就是首先要做到“放松”(心理的及身体的),且不论练习者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做到“放松惯墀眚篪”,单从“放松”的层面意义上看,就是内心平和不紧张,身体松顺自然,但较多的练习者,往往理解和把握不了“放松”的这个度,松而散之,即由松变软,由软变懈,由懈到散,即身心变成了“松散”的状态,心理层面主要表现在“心不在焉”“心猿意马”“萎靡不振”,身体层面表现在“骨架松散”或称“散架,塌架”,所以,练习者行拳时一定注意,“松而不散”,敛意守中,骨架撑起。
2、二,动而不乱,练习太极拳只有循乎规矩,才能合乎规矩,但部分练习者往往在行拳时自觉不自觉地加有不该有的小动作,比如耸肩或多余的抖手等,虽说是行拳“一动无有不动”,但绝不可乱动,既要做到“手忙脚不乱”,又要做到“脚忙手不乱”,更要做到“齐动身不乱”。而心理意识始终保持“一如既往”“一心一意”“心无旁骛”。
3、三,慢而不滞,太极拳的练习,行拳时动作缓慢,除陈式外,杨武吴孙各门派在套路练习中早已去除了“松活弹抖”等的发劲刚猛的动作,练习多讲究能慢则慢,愈慢愈好,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这里的“慢”往往被练习者弄练成“迟滞”,慢是缓柔匀舒的意思,慢不是“迟”更非“滞”,若“迟”若“滞”则意气劲必“迟”必“滞”,将导致意断气断劲也断,根本无做到“节节贯串,一气相连”。故此,行拳时务必要注意“慢而不滞”。
4、四,静而不僵(止),练习太极拳入静也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一环,这里的静是相对的,无论是预备式,收式或行拳转换中的定式,静并非坐禅中的心若止水形体僵滞(止滞),外看内心平静似水,但实则应保持喜悦悦,活泼泼之情,外在形体虽静虽止,实则保持气机和畅,周身静而寓动,暗含一触即发,利箭在弦之态势。并非真的要静要止(收式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