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班级的凝聚力
第二、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即使是最“差”的学生,
作业拖拉
的,成绩最差的,品德不好的„„我们也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
心,
不讨厌他,
不怨恨他,
不鄙弃他,
爱学生并不难,
难是爱“笨
学生”、“糟学生”、“坏学生”,要从心里去爱,真心诚意地
去爱,并且告诉每个学生只要做到“自信”和“尽力”都会成
功。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也是融洽师生关系,
参与
班级管理的前提保证,
只有心中装着学生,
一言一行才会为了学
生,走近学生,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才会配合你的工作,良
好的班风自然能形成。
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
严师的角色,
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
爱如慈母,
亲如朋友”
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
然而生。我把师生关系定位在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
解的关系,我追求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像一个大哥
哥时时处处关心、爱护、体谅学生。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学
生必然会真情相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关爱,我
想没有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第三、加强班级体的课外活动频率
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班会、第二课堂、课间活动、校运
会、
大型文艺活动等。
开展活动时,
班主任必须要制订整体计划。
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了桥梁,
密切了生生关系,
他们由相识
到相知、相爱,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学生
提供了平台,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学生的参
与意识、
主人公意识得到加强,
班级的凝聚力也在无形中增强了。
首先是班级间的敌对情绪,
在分班以后出现比较严重。
一个班几
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
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
各行其事,
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
?
加
上之前高一两个艺术班之间的恩恩怨怨,
遇到这样的班级,
注定
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第四、指定强有力的班级努力目标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艘远航的船,那班主任就是领航的船长,
每个同学就是这艘船上的水手,
而班级目标,
就是引导航船正确
前行的灯塔。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
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
方向,
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
就会失去前进的动
力。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差,都能影响班级的风气,
影响班级的凝聚力。
所以,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
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
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蓝。
实践证明,
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
主动、
健康地成长,
能使得
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班
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
组织者、
领导者,
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
要把班级管好、
教好、培养好,要组织好、引导好、协调好同学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要把一
个班级搞活,
心向一处看,
劲往一处使,
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
班主
任必须作出相当的努力。
要使得组织起来的班级有很强的凝聚力,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班委领导班子。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
名优秀的班主任外,
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
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
生的桥梁,
作为班主任的助手,
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
工作方法的对错,
在同学
中威信的高低,
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
所以,
开学伊始,
就
要了解学生的入学材料,
进行仔细地研读。
初步掌握了哪些学生学习比较好,
哪
些学生工作能力比较强,
哪些学生比较活泼,
哪些学生比较腼腆。
对学生的情况
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当然这进行都是侧面的了解。
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则是对他
们的全面了解。
通过听他们的自我介绍,
对学生有了个更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根
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从中选用出学习较好,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临时班
委。并明确给他们交代任务,提出希望。只要准备充分,了解深入,所选出的临
时班委在开学这段时间定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的
各项工作必将逐渐走上了正轨,
井然有序,
而他们也必会成为班级的中坚力
量。
选出了班委,
就应十分注意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去组织和管理班级同学的学
习与生活。
应大胆放权给他们,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
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使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
而不
是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传话筒。
班干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了,
各项工作才能开展
得井井有条。班干将会从“班主任要我做”变为“我要班主任指导着做”,积极
性、
主动性大大提高。
当然,
对一些必须由班主任解决的事情,
班主任必须亲自
解决,
而不能将一切重担全部工作都一古脑儿地推给班干部,
对他们提出过高的
要求,
使班干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不利于班级凝聚
力的形成。
其次,
要使班级有较强的凝聚力,
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要极度关心。
作为
“一
家之长”
,
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一集体,
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
真正地从
内心爱他们,
关心他们。
能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
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
温暖。
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
充满温暖,
充满爱意的集体,
有极强
凝聚力的集体。
班主任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
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
古人韩愈就有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
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班主任不要以老
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
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对学生要公平,
一视同仁,
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
差、
相貌的美丑、
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
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
和热情,
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
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
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班主任爱护班级,关心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
学
生生病,你上去轻轻关心几句,并为之送来了药片,常说“受滴水之恩,当涌泉
相报”,学生是不会忘记你的。学生心中定会无比地感动,对此笔者深有体会。
我深深地懂得,
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
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
班主任与学生之
间有了真情,有关爱,我想没有的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再次,要使班级有凝聚力,重要的一点,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有没
有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的好差,
都能影响班级的风气,
影响班级的凝聚力。
共同
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
个体目标与个体现状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发
展与追求的差异。
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
又高于个体目标。
两者的差异又会诱
导学生产生新的
追求与需要,调整设置新的目标。
班风也称个体人格的集体化,在一个有良好的班风的集体中生活与学习的学生,
会自然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
班风越好,
同学们个体目标完善的需要就越迫切,
他们会为维护集体荣誉,
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
班风是无形的力量,
她影响着集体成员,
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试想:
学生们一个个生龙活虎,
意气奋发,你不觉得这样的集体有凝聚力、有吸引力吗
?
还有,
要使班级有凝聚力,
还必须精心组织必要的有特色的活动能使学生身
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
团结的集体,
温暖的集体。
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
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
学习、
生活及工作中去。
我国早期教育史上就有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记载。
《学
记》记载: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并提出:“故君子之于学也,藏
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故以虽离
步辅而不及也”
。
要求学生学习与游憩相融合。
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愉
快,
从而亲其师,
乐其友,
达到信其道坚定不移的目的。
可见精心组织必要的活
动是多么的重要。
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文娱活动等,开展时
必须要有个整体的计划。
应针对学生的特点,
精心安排和设计活动,
并且通过同
学们的精心组织与准备,
最后顺利开展。
提醒他们在注重知识的同时,
也要发展
多方面的才能,使得同学们真正做到知能并重、一专多能。
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
密切了师生、
同学之间的关系,
使他们由
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相亲、相爱。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
谊,
增强了合作意识。
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
提供了赛场,
使他
们能公平、
合理、
适度地竞争,
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
在活动中使得学生
能当家作主,
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
他们的参与意识,
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
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另外,
班主任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班主任
不仅要像韩愈在《师说》里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
魅力。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风,都能使得自己在
学生中树立威信,使得学生能尊重你、支持你,主动地聚集在你的周围,
“拧成
一股绳、
劲往一处使”
。
班主任也才能在教育中做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勇于
开拓,
勇于创新,
不断地总结经验、
改进工作,
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
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