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景点旅游攻略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河南已经发现的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遗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均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中国已确定的七大古都河南有其三,即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1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2位。其中著名的有洛阳的白马寺、龙门石窟,安阳的殷墟以及郑州大河村遗址等。
白马寺
1、白马寺在洛阳市东12公里,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 传东汉明帝刘庄夜梦金神,从西而来,飞绕殿庭。于是,派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 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天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得见佛经佛像。永平十年,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洛,翌年建寺,遂以白马为名。 唐代时规模宏伟,香火隆盛。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予以重修,大体上奠定今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现有面积约4万平方米。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殿内造像以大雄殿内所存之元代干漆造像三世佛 ,二天将、十八罗汉最珍贵。此外还有元、明、清各代的泥塑像,唐、宋、元、明各代的经幢碑刻以及齐云塔、天竺高僧墓、焚经台等古迹。 寺中的大佛殿内高悬一口大钟,洛阳八大景这一的“马寺钟声”即由此而来。据说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杵击这只大钟,钟声会响遍方圆十里,经久不绝。更奇妙的是,由于音律相同,只要钟声一响,远在25华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应声而和。每年元旦零时,都要在这里举行流传上千年的撞钟迎新年活动。

嵖岈山
1、 嵖岈山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城西25公里处的大平原上,面积4平方公里,海拔417米。由蜜蜡山,北山,南山三大主峰组成。蜜蜡山风景秀丽,北山险峻陡峭,南山小巧玲珑,有“中原盆景”之称。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这里有古刹大会,非常热闹。 嵖岈山上奇岩怪石,而优美动人的传说,也为到此的游人增添了几分情趣。传说嵖岈山是用天宫中王母娘娘花园里假山上的石头造的,所以就显得无比俊美。在山上,有“三皇姑楼”,“灵宫殿”,“关岳庙”,“纯阳宫”等庙宇建筑。

黄帝故里
1、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位于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就是黄帝出生的地方。黄帝故里就建于此。它最早建于汉魏,历代都有修复,大殿内设置黄帝中年坐像。四壁有描绘黄帝功德的壁画,东西两厢分别供奉着黄帝的两个妃子嫘祖和嫫母。 如今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寻根朝圣者络绎不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拜祖的主要地方。

鸡公山
1、 鸡公山雄踞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之间,是大别山的一支余脉,西与桐柏山相接,南距武汉174公里,北距郑州340公里,面积达27平方公里。 鸡公山主峰海拔811米,报晓峰海拔744.4米。鸡公山素有“青分楚豫”之称,是我国南北方天然分阶界线。 鸡公山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早在本世纪初就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齐名。古人“ 三伏炎蒸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的诗句,就是鸡公山清凉宜人的生动描绘。三伏盛夏,山外挥汗如雨,燠热难当,山上则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 鸡公山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这里植被丰茂,种类繁多,1700多种植物在这里安家落户, 针叶树、阔叶树、山花、异草争繁斗茂,参差相杂。山上可入药的植物有600多种,珍贵的有灵芝、九死还阳草、马蹬草、何首乌、七叶一枝花等。鸡公山种类繁多的森林植被为各种珍禽异兽提供了繁衍栖息的天然场所,仅野生鸟类就有17目、109种之多,野兽类有豹、鹿、野羊、赤狐、豹猫、花面狸等。 鸡公山的石,具有怪、美、巧、奇、的特点。报晓峰突兀拔起,酷似引颈欲啼的雄鸡。骆驼峰、狮子峰、狮头崖、狼牙山、将军石、恋爱石、宝剑石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南湾湖
1、 南湾湖位于信阳市西南8公里处,为河南省著名的省级风景区。 湖面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50公水域面积70平方公里。登上巨龙般的堤坝,放眼望去,眼前烟波浩淼,绿宝石般的岛屿星罗棋布,湖光山色,水天相连。 湖的上游,便是荣获国家金奖的“信阳毛尖”的产地“五云”诸山。 南湾水极清,极纯,清纯透如明,又带了些微绿。风平浪静之时,波澜不惊,倒映着蓝天云,有船驶过时,船首犁开水面,船后则拖起一条前窄后宽的浪迹,不久又归于平静。有些小风,湖水便柔柔的涌将起来,阳光之下,波光泛金,辉煌烂。大风起时,掀起几尺高的,浪花头撞击船体,澎湃有声,置身其中,便有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倘是月夜,乘小船滑行于湖面,竟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悠然忘我,如同进了仙境。 春天,南湾湖的大小岛屿杜鹃似兰花溢香,草木葱茏,春光无限;夏天,这里是极好的天然泳场。秋天,枫叶似火,天远水清,天地更加辽阔深远;冬季,湖的四周山舞银蛇,原驰腊象。唯这湖水如鉴似镜,显示着生命和活力。

少林寺
1、 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因其座落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安顿年年个印度高憎拔陀落迹传教而依山敕建少林寺。释迦牟尼大第子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达摩泛海至广州,经南京,北渡长江来到嵩山少林寺,广集信徒手传禅宗,被佛教界尊奉为中国禅宗的祖初,少林寺也被奉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 少林寺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隋唐时期,已具盛名;宋代,少林武术已自成体系,风格独绝,史称"少林派"。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元明时期,少林寺已拥有憎众二千余人,成为弛名中外的大佛寺;清代中期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 少林寺虽历经沧桑,但是留存下来的文物仍然相当丰富。如:自北齐以后的历代石刻四百余品;唐至清代的砖石墓塔二百五十余座;北宋的初祖庵大殿;明代的五百罗汉巨幅彩色壁画;清代的少林拳谱和十三和尚救秦王等彩色壁画等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嵩 山
1、嵩山位于登封县境内,属伏牛山脉,东西绵延近100公里,是我国一大名山,为五岳中的“中岳”。嵩山有36峰,风景优美。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492米。该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历代曾多次兴建庙宇、书院。帝王禅祭、文人骚客讲学、高僧名道传教,在嵩山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著名的有汉代三阙、嵩山寺塔、中岳庙、会善寺和少林寺。

万仙山
1、 万仙山景区座落在太行山腹地,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环境优美,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午时如春,晚时如秋,这里有“仙化”的村居,“人化”的山水。春日繁花锦簇,夏日绿海蔽眼,秋日红叶似火,冬日积雪如银,一年四季可游可观。 这里有一特殊地貌景观,即红岩绝壁大峡谷景观,为一古老的原生地貌,深约200余米,若从谷顶算起高差迁千余米,宽约500余米,最窄处仅有一米,长约20余公里,峭壁笔直如削,裸露红色岩体,横亘天际,雄奇壮观。这里地质发育较好,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都有分布,代表了华北地区地层构造,岩层出露好,各代地层接触界线清楚,是了解华北地质构造的典型地区,呈现的繁多纹理,如书可读,如画可赏,芸集了万千信息供人采集,是进行地球科普教育的理想课堂。中国地质学院教授、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陈安泽先生称这里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 万仙山的峡谷之中,瀑布也十分壮观,且潭、瀑、溪众多。黑龙潭、白龙潭、通天河、磨剑峰、双龙溪、郭亮等众多瀑布,形态各异,多姿多彩,有的婀娜多姿,似仙女梳妆;有的如天河决口,气势宏大。更有一瀑,因水从半山壁上一酷似龙头口中吐出故又叫龙涎。置身其下,大声呼喊,水流陡然增大。 这里还是一个溶洞的世界,神秘的白龙洞、黄龙洞、红龙洞、朱砂洞,洞中有洞,深不可测。倒悬之钟乳鬼斧神工,有似石幔、石瀑、石人、石佛、还有的似石兽,妙不可言。那浑石到顶白灰勾缝的房舍、村落,依山傍水;更有甚者,建在百米悬崖之上,点缀在葱郁的松林之中,白云悠悠,仙风道骨之情油然而生,极具华北民居特色,其山乡味,民俗风情甚浓,与雄山秀水相得益彰。

相国寺
1、 相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位于开封市中心,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 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 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钟鼓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 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

永昭陵
1、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3岁。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国泰民安,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据有关史料记载,嘉佑八年(1063年)10月,葬仁宗赵祯于永昭陵(今巩义市区),修陵调集士兵46700人,工期7个月,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绸绢250万匹,耗费占北宋国库年收入的一半。规模庞大,建筑雄伟, 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气势。整个陵园遵从封建的风水地形堪舆学说,依地势而就,傍山依水,东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 和"下宫"组成,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角端 "更是雕刻史上的杰作,堪称世界绝品。 1963年6月,宋陵被河南省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国家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国家文物局以[93]文物文字第402号文件批准对永昭陵进行紧急抢救保护。根据河南省豫计经社[1993]1117号及2188号文件精神,于1995年6月开始实施抢救保护方案。截至目前,永昭陵抢救保护工程已投入资金8500万元,陵园内已是庭台、楼观耸立,松柏花木交织,绿荫苍翠,鸟语花香,初步再现了永昭陵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历史原貌。 永昭陵抢救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添彩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带硬件环境,充分利用上个千年中华文明的宋文化,带动河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方位推动对外开放,促进河南经济快速腾飞,提高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已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云台山
1、 自然风光云台山,旧名覆釜山,位于焦作市东北40公里的修武县境内。景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北临山西,东接辉县,南靠焦辉公路,西至温盘峪。区内层峦叠嶂,泉瀑争流,峭壁悬崖,奇石翠柏遍布山岩,有大小名峰36座,天然溶洞十数个,潭瀑泉池不计其数。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巅,为景区增添了许多秀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