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语句表达题备考技巧
2015上海公务员考碍测行臬试行测备考语句表达题备考技巧—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题应对方法
在上海市公务员行政职业与能力这门科目的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一共考查25道题目,三种题型:选词填空题、语句表达题、阅读理解题。对众考生而言,其中最难的一部分为语句表达题,虽然只有简单的五道题,但是涵盖范围广,考查知识点比较全,题目涉及各个阶段的高考语文知识,对考生而言难以把握,很多考生谈病句、歧义句色变。而且近几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部分出现了新的考查趋势,如对文言文的考查,对汉语语法如语序的考查,新的题型层出不穷,考生更是眼花缭乱难以应对,甚至部分考生面对这一题型会产生自卑感,影响做其它题型的情绪与状态。华图李老师在这里建议大家从以下几点着手应对这一题型:
一、抓基本题型,精通解题方法:
(1)病句、歧义句要掌握做题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见的病句、歧义句的考法,并通过例题强化。
病句、歧义句另许多考生头疼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错误的语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语原本就不规范,部分考生没经过复习,跟着感觉走,最终导致了“一锅粥”的局面,认为符合自己的用语习惯的就是对的,不符合自己用语习惯的就是错的,熟知很多考生的用语习惯本身就是错的。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考生抛开执拗的语感观念,熟悉病句歧义句的出题思路,并且通过接触题目得以融会贯通。至于具体如何做,一方面,建议考生通过上辅导班听课获取基本的知识,或者通过自己梳理上海公务员考试言语部分参考资料的内容,抑或是把高考病句、歧义句的常考知识点截取直接作为复习的材料。但是当前市面上的参考资料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建议考生还是要选择有条理的资料进行参考。另一方面,必须做足够数量的题目进行强化,可以通过做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或者直接做高考语文真题,以做到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
(2)对于常考的成语误用题,方法技巧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主要是要靠考生的积累。
成语误用是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认知,给出的成语一般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误用的成语,如“炙手可热”,本身为贬义词,但是很多考生会认为是褒义词,从而在错误的语境中做出错误的判断。再如“万人空巷”愿意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意是形容人多,但是有考生看到“空”字,便主观臆断为人少。再如“火中取栗”,该词语来源于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用来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但是考生会望文生义,认为“火中取栗”的意思是“到火里面取栗子,因为太烫而快进快出”。
对这一题型,李老师没有太多的建议,唯一的建议就是考生要做个有心人,加强这一方面的易错成语的积累,以便在真正考试的时候不至于举手无措。
(3)对于常考的文言词语题,建议考生将之前曾经学过的语文课文进行梳理,梳理几篇即可。
从2012年开始,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开始考察文言实词或文言虚词,对于语文功底较差的考生,难免会觉得此题难以下手,对于此种题型,建议考生可以去相关的网站或者借助相关的资料花上一定的时间对该部分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下载几篇较为经典的文言文,借助文言文的注释对其进行对应,积累几篇之后重新唤醒对文言文的语感。
二、解题方法之外,通过题目加以强化。
(一)公务员考试资料
对语句表达这部分而言,考生可以参考如下资料:《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真题》、《上海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上海市招警学员真题》、《上海市基层警察真题》。以上真题的历年真题都会涉及到语句表达的题型,对多年题型的积累以及梳理有利于强化考生对这一题型的把握。此外,考生可以参照华图在线做题网页“砖题库”,该题库为网上免费做题平台,2013年有华图教育集团推出,逐渐完善。考生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可以做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的题目,此外,其他省份的题目考生也可以借鉴,涉及到病句的如:江苏、浙江,以及很多省份早期的题目。
(二)高考语文资料
华图教育老师在教研的过程中发现,历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的题源尤其是语句表达部分的题目来源有一部分来源于江浙一带的高考语文题,甚至常识部分也涉及到高考文综题目,这就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考生可以在公务员考试之外做点高考语文题目,一方面来提高相关科目基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做题的灵活性,甚至可以预测到出题人的出题趋势。
以上是华图李老师对语句表达这一题型的建议,望广大考生积极备考,争取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