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应而非会下一句是什么
1、全句:夫应而非会,则虽当无用;言非物事,则虽高不行。
2、他应答而没有人理睬他,虽然正确而不被采用。缫裕梦阀谓言论超乎事物之外,虽然高明却没有施展的余地。
3、出处:河南郭象《庄子》序。
4、表达:这篇序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简约,直截了当。没有过多的空泛的议论,只是从总体上对庄子学说进行把握和概括;在逻辑上,条理明晰,层层递进。这既起到了对整个《庄子》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促使对于《庄子》以及注文感兴趣的人们尽快地翻到全书的正文,正式启读《庄子》的原文以及郭象的注解。
扩展资料:
郭象《庄子》序赏析:
郭象在序文中,开门见山,以“知本”二字来概括庄子学说。在郭象看来,“知本”者,即在于知“无心”, 只有达到了“知无心”的程度, 才可以使“心无为”,才可以“随感而应,应随其时”。而庄子的学说正是这种“知本”,亦即“知无心”的学说,因此,郭象盛赞庄子学说为“百家之冠”了。
接着,郭象用“言则至矣”为纲,具体地、如数家珍般地说到庄子学说的好处:即“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生死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总而言之,就是“其言宏绰,其质玄妙”。在郭象看来,庄子学说既然有如此好处, 因此就是达到了“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而源流深长”的极高的精神境界。
然后,郭象又进一步对庄子学说在现实社会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进行估价。他把庄子的思想比作浩荡的“长波”和清爽的“高风”,认为它“畅乎物宜,适乎民愿”,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排解尘世的忧烦。即使是那些“贪婪之人”、“进躁之士”,也可以受到庄子学说与思想的影响,达到“去离尘埃而返冥极”的境地。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