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了解数码相机的种类与区别
随着高画质时代的来临,我想越来越多人不能满足于手机附带的照相机素质与家里小数码相机的功能,而有了旅邯佤践进一步升级手中数码相机的蹬督钏凉念头。但是随着数码科技的进步,相机在电子设备方面的制程有着迅速且惊人的成长,加上各种品牌也在近几年中逐渐发展出自己独树一格的特色策略与市场,消费者的选择性显得更加的多元,也更加的困惑。
但由于相机其实也有分很多款,不单单只是「数码相机」而已,所以在进行意见的讨论时,常有名词解释的困扰。到底什么样的相机该叫做单反?什么又是类单反?近年相当热销的微单、轻单反又是什么?以下就是自己整理几年来观察市场上相机类型的心得,希望透过浅显的解释,使大家能在接下来讨论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相机时,能够先对现代数码相机的基础认识与释疑。如果有任何错误,也欢迎指正。
由于设计上不可换镜头的特性,相机的能够拍摄的视角范围先天上受限于厂商设定,而不适合于职业工作上的需求。这种相机的市场定位多半是导向一般消费大众,锁定家庭客群,家家户户有台数码相机的概念就跟家家户户有电视洗衣机的道理一样。此类相机在设计上会降低使用者门槛,取消许多复杂的自订功能,而以计算机自动化程序设定取而代之。这个模式的设计发展出来的结果就是的全自动数码相机,或者被戏称为傻瓜相机。一般来说自动相机的目标客群锁定在不想花心思研究机器上的人,而这些人在对机身性能与光学素质上的判断也较不敏感。所以各家厂商设计的自动相机通常价格低廉,设计上是全自动、方便导向,而非质量导向。然而,由于单反相机与自动相机之间仍然存在着价格的上的门槛,导致产生了一批在价格上无从入手单反相机,在使用需求上又不能安于自动相机的使用者。所以在不可换镜式数码相机里头,还有着所谓的类单反相机存在着,满足这种业余的使用者需求。以下就轻便型自动相机、类单反相机与全天候数码相机做介绍。
(1)全自动数码相机、轻便型相机、傻瓜相机(Compact Camera/Point and Shoot Camera)
轻便型相机有着机身小巧,便于携带,丰富的预设场景与自动化功能,随着应用在数码相机上电子引擎效能的发展,现在市面上的相机也普遍追加许多花俏的特效功能,内建许多诸如lomo风格仿制、移轴效果仿制等后制功能于其中。由于机身与镜头被绑定,并且取消许多自订功能,全自动相机在应变能力上相当逊色于高阶相机。另外,由于镜头质素与数码感光元件片幅太小的原因,自动相机拍摄出来的画质难以与高阶相机媲美。一般来说现代的自动相机除了更加多变的场景模式供使用者选用以外,通常都会配备内建闪光灯、曝光补偿、闪光灯控制、防红眼、防手震……等多项功能。自动相机的使用诉求在于直觉式的操作,一按快门全部搞定的程序功能,提高拍摄成功率的防手震,还有多倍变焦的镜头以应付不同的场合,最后便是高画素。
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说类单反相机只是单反相机的低级拷贝产品而已。类单反相机在产品定位上,更象是傻瓜相机与专业相机之间的过渡桥梁。负担不起单反相机高昂费用的使用者,可以透过选择一定质量的类单反相机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3)防水数码相机(Weather Proof Camera)
防水数码相机基本上是傻瓜相机的旁枝,但其在机身的坚固性与防水性上做了强化,使其有着一定的耐摔防水特性。而在现代在设计全天候数码时,也会因应其防水、潜水的特性而新增譬如海底摄影的场景功能,并且配备LED补光灯供水底录像使用。耐碰撞的坚固机身则相当适合登山客,在一些比较险峻的场合时不必因为心疼手边的3C产品而伤透脑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许多全天候数码相机多有内建GPS定位与WIFI传输的功能。
以上的话听不懂没有关系,当你发现一台相机拍照时只能透过机身背后那小小的观景窗构图时,这台相机八九不离十就是一台单反相机了。「所见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是使用单反相机一项重要的特色,也就是透过观景窗看见的景象正是镜头接收的画面,而这个画面也会是你所拍摄下来的照片。(当然这句话也不尽然精确,一来观景窗有视野率的问题,并且透过不同的快门/光圈组合,观景窗看见的影像与实际得出的照片将不必然相同。)然而当同样微单推出之后,我们在判断单反的标准时便有了模糊的区域。以下将就这两种同属于可交换镜头系统的相机,简述两者之间的异同。
(1)数码单反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DSLR)
数码单反相机是目前摄影领域里头常见的主流相机工具,但近年来因为售价降低,综合一些文化因素,单反相机也已经逐渐扩散到一般消费大众等非职业领域了。在这里我们先观察他的英文原文字面上的意思,直译为「单镜头反射式数码相机」,在日本简称为一眼相机,在大陆则为单反相机,至于台湾受日本影响较深,简称为单反相机。单反相机在结构上与相机运作上的特色为:光线透过镜头进入相机,经由反光镜反射至五稜镜或五面镜,再经过折射呈现在观景窗里头。使用者透过光学观景窗进行构图、对焦的动作。在确定焦距、构图后,使用者按下快门、拍摄影像时反光镜则会升起,让光线直接进入后方的感光媒介(底片或者数码感光元件)。当反光镜升起时,由于光路受阻,光学观景窗将会呈现暂时无画面的黑色景像。
(2)微单──无反光镜可交换镜头式相机(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MILC)、电子式观景窗可交换镜头相机(Electronic Viewfinder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EVIL Camera)
我想从标题的两种命名方式,就可以知道这种年轻相机在市场内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但我想称其为无反光镜可交换镜头相机──无反相机是个比较合适的说法。微单在外观与结构上与单反相机相差不远,最大的差别便在于取消了机身内反光镜的设置。连带也删除了五稜镜、光学观景窗的设置。而这些空出来的空间大大的缩减了镜头与感光元件间的距离,也大幅缩小了相机机身的体积。因此微单之所以称之为微、轻,便是相较于单反相机在外观上的变化而来。由于其英文缩写为EVIL Camera,所以偶尔也被戏称为邪恶相机,同时隐喻了这种相机在结构设计上带来的轻便优势将冲击相机市场,威力非常邪恶。
然而微单之所以蓬勃发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便是在于他的体积优势。微单相较于类单反相机,在镜头与机身质量上的用心成就水平之上的相片画质,也有可换镜系统多题材表现的优势,在加上他相对于单反的轻巧体积,使得他也广受业余摄影爱好者甚至专业摄影领域喜爱。
(右上为一般轻便相机,右下为微单相机)
(3)其他
当然可交换镜头式的相机并不只有数码单反与微单而已。还有所谓的连动测距相机、数码机背相机等,但由于一般消费者并不常接触,在此便不多作介绍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