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温泉小镇龙泉简介

2025-05-09 22:32:17

龙泉镇位于烟台市牟平区东南部,全镇总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4.9万亩,总人口2.45万人,辖52个行政村。上泽公路纵贯镇域南北、俚李公路横穿镇域东西,距烟台40公里、威海30公里,到北部滨海仅需7分钟车程,到城铁牟平站需15分钟车程。龙泉镇有全真祖庭、温泉小镇、长寿之乡、宜居小镇称号。

基本情况

1、龙泉镇位于烟台市牟平区东南部,全镇总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4.9万亩,总人口2.45万人,辖52个行政村。上泽公路纵贯镇域南北、俚李公路横穿镇域东西,距烟台40公里、威海30公里,到北部滨海仅需7分钟车程,到城铁牟平站需15分钟车程。

烟台温泉小镇龙泉简介

所获荣誉

1、近年来,龙泉镇获评“全国重点镇”、 山东省特色小镇、山东省美丽宜居小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级生态镇、“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乡镇、山挑递彩醪东省旅游强乡镇、省级文明镇、好客山东·最美乡镇、烟台市“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烟台市“十二五”生态文明示范镇、烟台市先锋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四、小城镇建设情况作为烟台市五个特色风情小镇之一,龙泉镇坚持以旅游养生产业发展为核心,先后聘请国内50多名知名规划设计专家,完成了镇驻地1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镇总体规划和龙泉镇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形成了“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四大片区”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着力以高端规划为引领,提速打造“中国北方温泉养生小镇”。在府前大街,投资2000万兴建“商贸物流”工程,形成了一处1400平方米的日用品超市,一处500平方米的农资超市,并设置了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这一项目的实施,既方便了村民生活,又完善了全村的服务功能,为发展旅游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镇域内37度温泉花园、三缘温泉花园、温泉嘉苑、安德利山水名郡和福霖居五大高档小区已投入使用,均实现了山泉水、温泉水双泉入户,为游客提供居家养生的好去处;投资200万元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已建设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的汉河综合整治项目已进入基础建设阶段,投资1.4亿元、景观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的河滨公园建设项目即将全面启动。一个独具温泉水系特色,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宜居宜养、景色优美的,具有国家级小城镇建设示范水准的城镇雏形已经形成。一到两年后,即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建成龙泉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烟台温泉小镇龙泉简介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1、一是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战略,发展地域化特色农产品。集中打造了绿茶、苹果、大樱桃、蜂产品、马尾提豆腐、食用菌、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重点农业产业项目辐射带动作用,打响了龙泉绿茶、山乡蜂农、泉香金米、庭院猕猴桃、“一农原”蒲公英茶等一系列龙泉特色农产品品牌,仅2016年全年就带动群众增收1000万元;二是按照“一产多元化、农业旅游化”的思路,发展多元化乡村旅游业。结合全镇特色,依托昆嵛山有利资源优势,整合、设计、发布龙泉旅游线路全览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形式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探索多条精品旅游线路。近年来成功举办了枣园夼健步行、桑葚采摘、逛民居摇蜂蜜、甜杏采摘、高家疃蜂蜜文化节、丁家庄甜瓜采摘节等乡村旅游活动30余场次,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十几万人。三是按照“指尖带动大众创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依托龙泉镇电商孵化基地,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京东龙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定期举办电商培训班,培训农民掌握网上购物方法及销售技巧。建立昆嵛山下智库联盟,整合各村产品优势,统一打造龙泉专属产品品牌,帮助农民网上代购化肥等农资产品,代销苹果、樱桃、小米等农副产品,形成“代购-生产-代销”的良性循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2016年,全镇电商、微商达到百余家,依托EMS、顺丰为主的快递网上成交额达到5000多万元,共为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

生态文明村建设情况

1、龙泉镇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区的战略部署,顺应群众建设幸福美丽家园的新期待,牢牢抓住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这一关键,探索出以人为本的“四步走+四创新”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龙泉模式”。第一步,创新理念。通过深入调研、高端规划、高层论证,立足各村实际,形成一村一文本、一村一特色的规划方案,让老百姓的心气高涨起来。第二步,创新实践。创新运用“四包”、“六送”做好宣传动员,创新实施垃圾一体化处理法、柴草分散堆放法、清理建设同步法、低碳环保长效法做好综合整治,让老百姓的干劲强起来。第三步,创新内涵。通过完善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汇演、生态文明家庭创建做好文明建设,让老百姓的精神富起来。第四步,创新动力。通过农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做好产业支撑,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全镇52个村实现垃圾一体化全覆盖,打造了东汤、八甲、曲家屯、河里庄29个区级生态文明村,近年来共迎接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视察1000余人次,接待各级观摩2000多人次,仅2016年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52个村全部完成了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优化。同时,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一体化处理机制,彻底解决了农村垃圾围村问题。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