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提问增强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提问应增强有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上,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哪纳紧萄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又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率。实现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现就浅谈如下:
一、课堂提问要符合学情
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不论问题本身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还是概念、规律或知识记忆,甚至是对知识的理解,都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因材施问。如脱离实际,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课堂死气沉沉,如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均能回答,能引起学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交流。如:在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有一定了解,可改变教材上先折纸再说明内角和度数的方法,可直接提问:“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回答:“180度”,再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说明这个结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折叠三个内角,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或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三种方法。学生通过观察,都能发现三种方法的共性是把三个内角“搬”到一起,由此可得出辅助线的添加方法。通过这样的提问,既拓宽了书本上的知识,又鼓励了学生动手动脑,实现了师生有效互动,提升了课堂质量。
二、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目标明确
课堂提问是为本节课的中心服务的。问题不能脱离课题目标,偏离课题重点,可问可不问的问题尽量不问。对具体问题设计时,要让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以寻求如何做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老师让学生比较几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后提问:“这几个方程有什么不同点?”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比较,进而就归纳不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我们不妨把问题改为“这几个方程在未知数个数和次数上有什么不同”,即紧紧抓住定义中“元”和“次”来提问,目标非常明确。
三、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提问必须考虑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循循善诱,学生心中存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才能能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进行“随机事件”教学时,在情景引入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随意翻开手中的数学课本,你知道左边的叶码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但学生大多数却不知道结果,通过这个提问,让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让阳光普照每个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面向全班学生,而不能只对几个优等生。每位教师应尽可能为班上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意抽取或排号,而不是固定的向某些学生提问;另一方面有些选择题答案是多种,可让全班学生举手表决,也可让学生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然后同桌互相批阅或教师随机抽查提问,尽最大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堂提问要善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
学生往往渴望被认可,包括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不能停留在“对”,“错”,“太棒了”,“好极了”等几句简单的评价。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回答对的要及时予充分的以肯定。回答的不对,老师可以和学生及时探讨,并在探讨中,发现学生好的点点滴滴,肯定他们好的一面。学生哪怕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应该尊重鼓励和耐心诱导。因为他们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试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语言、眼神、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有效的反馈方式。提问不只是老师的事,如果能激发学生主动提问,让提问、回答、评价充满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有效反馈。产生互动的教学场景,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总之,课堂提问的环境是随机变化的,使课堂提问更具挑战性,教师只有精心设计,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